聊城新闻 临清新闻 阳谷新闻 莘县新闻 茌平新闻 东阿新闻 冠县新闻 高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聊城市 > 聊城新闻 > 正文

东昌府斫琴师:137道工艺成就上佳古琴

来源:大众日报 2016-07-22 18:29   https://www.yybnet.net/

□席真

月朗星稀的夏夜,在聊城市东昌府区沙镇镇驻地的一处农家小院里,随夜风飘出的是一曲细腻委婉、清新恬静的古琴曲《良宵引》。抚琴者——今年49岁的许尚侠是一名斫琴师,他所制的琴既严格遵循古法手工制作,又对古琴的外观、内部构造及髹漆工艺加以改善,2015年11月该古琴斫制技艺荣获东昌府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正在申报市级非遗项目。

许尚侠曾是沙镇一家小有名气的木材家具厂的老板,“20多年前,我无意间听到了古琴的典雅琴声,立即被打动,于是就成了古琴的铁杆粉丝。”不光听琴、弹琴,他还做琴,并于1995年成立了“泰和琴坊”。从福州、浙江,到北京、西安……20多年的时间里,许尚侠拜访了大江南北的多位知名漆艺与斫琴大师,熟练掌握了古琴制作的古法工艺。

五年前,许尚侠关掉了经营红火的木材家具生意,专注制作古琴。在他的影响下,今年26岁的许良也跟随父亲制琴已有3年。“古琴看似简单,制作起来却非常复杂。”许尚侠介绍说,古琴在形制上讲究对称,是中国人“中庸”理想的一种物化表达。古琴面板呈弧形,底板平直,象征天圆地方;一端较高,代表高山,中间用长长的琴弦,象征流水。这些基本设计融合了几千年中国人崇尚自然,融入自然的审美追求。

不仅如此,古琴在选材、用漆方面更是考究,“杉木面子梓木底”、“面桐底梓”是古人通用的选材搭配,即面板用杉木或桐木,因为它们质地较软且松透,利于琴弦振动;底板用梓木,因为它质地偏硬,但又能参与声音振动,促成声音纵向摆动,让琴声悠扬的同时还能产生下沉的感觉,直抵人心。

按照传统斫琴法,古琴灰胎要使用天然大漆,这样才能保证声音自然透出来。上漆、刮漆、自然风干,历时一年多的大漆工艺正是许尚侠祖传的技艺。据了解,能把大漆犀皮工艺做在古琴上的斫琴者,在全国也屈指可数,“用天然石色大漆工艺制作的古琴要上40多遍大漆,每上一道漆就要把琴放进荫房等至少半个月时间才能上第二道漆,然后再上漆再晾干。现在很多古琴会采用化学漆,20多天就能干透,但音效和天然大漆工艺差得太多。”许尚侠托起一张古琴怜惜地说。

为使古琴的音色圆润饱满,制作古琴所用的腻子也特别考究,是用鹿角捣制而成。许良从仓库中提出一袋捣成粉末的鹿角说,“要用细眼箩筛除粗粒,筛过的鹿霜再勾兑生漆,搅拌成泥,刮在整个琴身上,阴干后磨平,经过几次同样工序直到漆层达到相应厚度。有段时间聊城药店的鹿角都被我买断了,因为鹿角比较名贵,所以有人会用瓦灰或其他材料,但琴的音色就会大打折扣。”

现在,许尚侠父子做古琴仍沿用基本古法。一张琴,选好材后要经过一到三年的晾晒,从定胚成形,到定音上弦成品,一共137道工艺,全是父子二人纯手工制作,古琴所有的线条、弧度都是用铲子、锉刀一点点打磨出来的。“这样才能心中有数,保证每一张琴的音色。”因为工序繁多,耗时太长,所以许尚侠父子每年的成品只有15张左右,“很多时候,琴还没开始做就被相熟的琴师预定了。”许尚侠说。

“历代琴人,非大才即大贤,如果培养十个孩子能有一个成才,也算是一种功德。”所以,除了斫琴,许尚侠父子还免费提供琴、免费教孩子弹奏古琴。从乏人问津到越来越多人关注、热爱这项传统文化,许尚侠父子和他们的古琴在坚守和传承的道路上笃定前行。

新闻推荐

葫芦雕刻,葫芦雕刻

聊城市闫寺办事处李什村农民李玉成,于1989年开始学习葫芦雕刻,先后推出“金陵十二钗”“梁山一百单八将”“十二生肖”等特色作品。 范长国 摄...

聊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聊城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东昌府斫琴师:137道工艺成就上佳古琴)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