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凤国
门前停满了自行车、电动车、三把车,院子里码满了各种型号的粮囤,20平方米的大厅里站满了挑选和定制粮囤的人们,随着麦收时节的临近,道口铺街道办事处粮囤加工户姚景全的生意格外红火。6月10日见到姚景全时,他刚从三十里外的梁水镇赵李王村为客户送粮囤回来,得知到我们的来意后,他兴致勃勃地拉起了自己加工粮囤的历史。
“老粮囤”这个别号是庄乡爷们给叫起来的。”今年56岁的姚景全说,自己加工粮囤有整整26年的历史了,加工过条囤、水泥囤、铁囤,这一生和粮囤结下了不解之缘,自己加工过有多少粮囤自己也说不出具体数字了,保守说应该不少于10000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全面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夏粮单产达到300公斤,家家户户的粮食吃不完,遇事喜欢思考琢磨的姚景全1984年试着用杞柳编制了24个粮囤,8块钱一个,拉到集市上不到半天的功夫就销售一空。从中发现商机的姚景全就承包了村上的3亩河堤种植了120棵杞柳,农闲季节呆在家里编制粮囤,麦收之前上市集中销售,一年下来能收入一两千块钱。
1990年姚景全看到条囤具有难以“载重”且难以抵挡老鼠的侵袭的缺点,把目光瞄上了水泥囤。他开始为农民上门铸造水泥囤,当时铸造一个水泥囤收取户主10元的劳务费,他铸造的水泥囤有两米高,一米半粗,上有盖子,下有孔,取粮食时能从孔里自流。这种水泥囤坚固耐用,达到了防鼠的目的,很快在附近村庄推广开来。
1999年姚景全发现用水泥囤存放粮食时间久了容易返潮造成粮食发霉,且移动不大方便,就开始琢磨生产铁皮粮囤。对铁皮加工技术一窍不通的姚景全为了能生产出铁囤,专门到莘县一个干铁皮加工的远房亲戚那里学习了一个半月,经过亲戚的指点和自己的琢磨,他很快掌握了铁皮加工的全套技术,回到家后在街上租了5间房子开办了铁皮粮囤加工点。他设计加工的粮囤就像蒸馍的屉笼,上有盖,下有孔,每节能随意套装,容量大的能盛2000多公斤小麦,装满一层再套上一层,十分方便。由于他设计加工的粮囤具有容积大、造价低、防鼠、防虫、防潮等优点,而且送货上门,很快就把生意作活了。现在,姚景全制作的粮囤成了抢手货,每年麦收季节,产品供不应求,仅今年5月份就出售粮囤2000多个,收入2万多元。
新闻推荐
...
莘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莘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