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英还会刺绣
王淑英的儿子也喜欢上了粮食画
王淑英用粮食创作的《竹》
王淑英用玉米和红豆在墙上粘贴成福字
突发奇想用粮食画画
“垂翁钓鱼”、“鸳鸯赶莲”、“梅兰竹菊” ……一来到王淑英家里,就会被墙上的画吸引,仔细一看就会发现,这些画都是用粮食贴出来的。玉米、红豆和南瓜种粘贴成梅花,枣树皮、槐树皮粘贴为假山,玉米和红豆贴粘成福字。
“小时候家里生活困难,没上过学,也不识字,但我从小爱画画。”王淑英是古城镇西辛村一位普通农村妇女,整日在田地里与粮食打交道。去年冬天,她突发奇想:如果用粮食在墙上画画,五颜六色的一定很好看。于是,她找来自己种的粮食,玉米、红豆、绿豆、小豆等,开始在墙上画画。
更让人惊讶的是,王淑英在墙上画画从不打底稿,“我心里有画,随手粘贴就行。”王淑英站在梯子上,往墙上贴各类粮食,凭着对五谷杂粮的深厚感情,两三个月的时间,硬是在家里客厅的墙上画出第一幅粮食画,长4米高80公分。
“我不会写字,每次都在画上留出合适的空,等儿子回家把字写上。”受到母亲的影响,王淑英的儿子李文涛也学了美术,喜欢上了粮食画,“得知母亲画粮食画,我不觉得奇怪。母亲很有天赋,我小时候常见她画画,刺绣,做鞋垫子。”
玉米、红豆、绿豆……人们对这些五谷杂粮并不陌生,但你见过用它们来作画吗?沾化县古城镇就有这样一位能人,62岁的王淑英老人,大字不识,却用一双巧手,在墙上画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粮食画”。
□本报记者 纪方方/文 张康/图
通 讯 员 徐康乐 丁卫
五谷杂粮也蕴藏着美
“站在梯子上在墙上画,爬上爬下很耽误时间。站的时间久了,也比较累。”王淑英说,儿子李文涛为她买来PVC板,在一块长80厘米宽30厘米的PVC板上画画,一天就能完成一幅。记者了解到,五谷粮食画起源于盛唐,当时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五谷”被视为夺天地之精华的吉祥物,民间则将之作为辟邪之宝,故用之作画。五谷粮食画属古老的中华绝技,用五谷杂粮作画,给人一种亲和力。体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之美。
把一粒粒粮食粘贴到木板上,虽看似简单,但要做出好作品并不容易。搜集各种形状、颜色的粮食就让王淑英煞费苦心。她家的桌子上摆着四五十种创作原料,红豆、绿豆、小豆、葫芦种、高粱、黑花生米、黑豆、丝瓜种,甚至是瓜子皮、苦瓜皮。
现在,王淑英还把材料拓展到节能环保上,经常选择一些废弃的东西为原料,像是橘子皮等。村民们也非常喜欢她的粮食画,还邀请她去画画。“看着粮食画好看,村里很多人都问我要画。谁家娶媳妇,还叫我到家里的墙上画画,增添喜庆气氛。”王淑英说。
“母亲用粮食做山水画和花鸟画,我擅长人物画和装饰画。”李文涛告诉记者,把粮食画贴在PVC板上,成本较高;粘贴在装裱纸上,因为胶水作用常让画面变形,而影响了美感,现在他在考虑更合适的材料。“我们母子都很喜欢粮食画,希望做到一定规模后,可以走向市场。”
新闻推荐
王树平,56岁,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妇女, 17年的时间,抚养大4个不是亲生女儿胜似亲生女儿的孤儿,伺候过37位孤寡老人,为12位老人养老送终,现今依然在老年服务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着…...
莘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莘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