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迎雪和石秀新是莘县张鲁回族镇中心初级中学的在校生,刘海军是她们的语文老师,11月12日,师生三人又多了一个更为紧密的关系,刘海军成了这两名女同学的导师。
像潘迎雪和石秀新一样,这所中学的500多名在校生都有了自己的成长导师,从入学到毕业,导师将全面呵护学生的成长。
满足学生成长各方需求
“教师变导师,一字之便,对同学们的成长帮助意义重大。”这所学校的校长刘彦英说。
教师变导师,刘彦英解释“导”的意义:学业上辅导、方向上引导、生活心理上疏导,全面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为每位同学确定一名成长导师,是学生成长的需求。”刘彦英说。
张鲁中学地处乡镇,有很多住校生,从入学到毕业,独自一人在校生活,很多学生难以很快适应,在校生活过程中,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学生难免遇到诸多问题。按照该校成长导师制的要求,导师要关心所负责学生的生活,用亲情温暖学生。
初中生自我调节能力差,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对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针对在校生的特点,该校要求,导师要对所负责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疏导。
班主任是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但是不可违言,在很多学校,鉴于班级人数、教学任务等客观方面的原因,班主任往往关注那些成绩优异和成绩差的学生,中等水平的学生班主任老师根本无暇给予应有的帮助。这所导师制解决了这一问题,78位一线教师任职500多在校生导师,每生一位导师,都得到了应有的关注和关爱。
同班主任不同,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导师们将全程陪伴他们的成长,“接触久了,彼此肯定能建立深厚的感情,终身制,能帮助导师,帮助学校,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帮助他们成长。”刘彦英说。
每个学生特点不同,需求自然不同。施行导师制时,该校确立为学生制订导师的原则,学习成绩较好的按照科别分,英语学习较吃力,便安排英语老师当导师;对学习成绩差的后进生,则安排年级主任、班主任为其导师,尽快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真正发挥导师作用
在当地,这成了家长们交口称奇、称赞的事情。
导师制的确立让家长们称奇,但是如何让家长们称赞,真正起到帮助学生的成长。这所学校也想到了一些很好的办法。
11月12日,这所学校举行了隆重的拜师仪式,刘彦英期盼很多。
首先,刘彦英期望增进学生对导师的认同感,他期望学生能通过这样的意识,让学生深刻明白,站在面前的老师不仅是多了个称谓,从心底接受导师。同时,对老师而言,刘彦英要增进导师的使命感,深知导师的责任之重大。
按照导师制的要求,学校不干涉导师同所负责的学生日常的交流,但是,该制度明确要求,一周至少谈话一次,并详细记录。
在一本记录本上,记者看到,导师们不仅要关注并记录学生的各方面情况,还应加强同家长的联系,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要同学生长期接触,必定得详细了解他的家庭,这是非常必要的。”刘彦英说。
在农村,很多家长无暇引导孩子成长、或者缺乏相关的意识能力,作为要对学生成长负责的导师,帮助学生家长也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学校将利用所有的机会,让家长们更多地了解导师。
“迎雪外向,秀新内向点,俩人学习都挺认真上进,就是学习方法有点问题,感觉学起来挺累的。”刘海军介绍他负责的两个学生。
刘海军一周同潘迎雪和石秀新待的时间比自家孩子还长,像一个父亲一样悉心呵护着这两个14岁女孩的成长。“这种责任,不是对学校,是对学生的责任。”刘海军意味深长地说。
本报记者张中民通讯员任霄鹏
新闻推荐
莘县燕塔街道农村党员创业带富成效显著,形成了种植和养殖两大支柱产业,现有高标准冬暖式大棚4600座、大拱棚2800亩、陆地菜1500亩,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0000元,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
莘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莘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