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经营心得
基层经销商
征稿电话:0531-85193651邮箱:jfyan3651@163.com
来自莘县河店镇农技店的岳雪龙,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农资人。从事农资行业已有20年之久的他,从未遇到销量滑坡情况。从不借助任何促销活动的他又是怎样保住常年高销量的呢?近日,记者带你走进岳雪龙的农资店,破解其中之谜。
1993年从山东省农业大学毕业的他很是“抢手”,先后收到聊城市环保局以及莘县农业局等多家事业单位的入职邀约,但是岳雪龙却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莘县河店镇,在条件相对艰苦的农技站工作。“在农技站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走进田间地头,从实践中能学到更多有用的农业知识。”岳雪龙说,也正是农技站的这份工作为他后来开农资店打下良好的基础。
岳雪龙回忆,1994年,他工作的第一年正赶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各村开始建大棚。“那一年,我先是骑自行车后来换成骑摩托车,自己载着从外地聘请的技术员,村村跑,帮着各村农民解决在大棚管理中遇到的难题。到了晚上就用自己掏钱买的VCD给村民播放大棚黄瓜、香瓜的种植技术资料。这样一跑就是三年,等村民掌握基本的种植技术之后,我又开始了下一阶段的工作。”岳雪龙回忆说,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学到了香瓜、西红柿以及黄瓜的栽培技术。
有时候农民在管理作物中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病虫害难题,就给他打电话“求救”。“有时候,仅用肉眼很难精确分辨是哪一种病虫害,所以2005年,我自己花5300元买了一个显微镜,用显微镜更能精确的分辨出作物患有哪种病害。”岳雪龙说。
农民在选肥购肥上的盲目性,让岳雪龙有了开农资店的想法。“前些年,我发现农民在种植方面除了缺乏技术之外,常常会因为图一时的便宜而买了假肥料。这让我有了经营农资的想法,到了2006年,我开了自己的农资店。”岳雪龙说。
回忆起这些年为农户解决的各种种植难题,岳雪龙不无自豪地说:“虽然专家我算不上,但是我却靠自己掌握的农业技术知识以及真诚赢得方圆三十里地农民慕名来买我家肥料。”
岳雪龙在赢得更多村民信任的同时更加努力地为村民服务。近几年,为了给自己充电,他没有放弃任何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2010年他又读了中国农业大学的MBA。把在大学里学到的农业知识用短信、QQ群的形式编辑给农户。他边介绍便给记者展示手机通讯录。记者在他的通话簿里看到有1885个农户的联系电话,清楚地备注了种植项目、村名、姓名等。“今年又建立了微信群,会随时将最近常出现的病虫害以及预防知识发送给村民。”岳雪龙说。
除此之外,岳雪龙的办公桌上每天都放着厚厚的一摞一摞的农业方面的报纸,他介绍说:“这些都是免费给顾客订阅的,只要来买肥料的顾客人手一份农业报纸,另外还为他们印了科普挂图,上面有详细的防治瓜菜病虫害的知识。”
岳雪龙努力为村民做着大大小小的事情,同样他也收获了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信任。“近几年,农资行业进入寒冬期,各个农资店为了保住销量也绞尽脑汁的想了各种促销办法,但是我没有用任何的促销手段,销量一直很稳,去年光肥料就卖了50余吨,农药接近3吨,种子也在5000斤左右。”
无论是生活还是做生意,岳雪龙都懂得分享给他带来的快乐。就如同他说的:“舒字就是舍得的舍加给予的予,只有懂得给予,人生才会过得舒服。”
上图:岳雪龙为农户解答种植难题。
新闻推荐
农村大众报滨州讯(通讯员吕文博李思喜陈方明)前不久,滨州市沾化区古城镇国土所、城建办、管区工作人员一起到沙四村上门为群众杨金凯和邻居因宅基问题产生的纠纷进行调解,在工作人员的...
莘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莘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