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事成本从以往的2万多元降到5000元左右,婚礼费用也大大减少,减轻了农民群众一项经济负担……根据记者日前从聊城市扶贫办获得的信息,莘县通过推进移风易俗为贫困群众“减负”,在全县所有行政村建立健全了红白理事会,红白喜事由红白理事会一手操办,统一标准,并现场监督,凡不按村规民约规定办理的,红白理事会拒绝提供服务。
一个乡镇12户
村民“因婚致贫”
近年来,农村庆祝民俗、婚丧嫁娶讲排场、挣面子的现象越发严重,大大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甚至使刚脱贫群众遭遇返贫的境地,背上沉重债务,成为群众脱贫进程中的“隐形”阻力。在莘县省定贫困镇古城镇,在未推行文明婚丧之前,农村丧事一般花费2万元左右;喜事主要是彩礼,农村彩礼一般在6-10万元之间。全镇现有贫困户581户,有12户属于“因婚致贫”。
针对这种现象,莘县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助推***的重要推手,把“移风易俗”作为撬动群众脱贫的杠杆,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能。2016年在全县范围开展了“破除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活动,让文明新风吹进贫困村,吹到千家万户。
为引导群众转变观念,节俭脱贫,展开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主题宣传活动,架好连接社会文明风气的桥梁。县委成立了专门宣传领导小组,对全县所有行政村,特别是57个省定贫困村,展开全方位、无缝隙、全覆盖的宣传,鼓励以集体婚礼等方式办理婚事,杜绝高额聘礼、互相攀比等低俗陋习。倡导厚养薄葬,简化治丧仪式,缩小治丧规模,做好脱贫“减法”。
“一把手”领衔
遏制高额彩礼
针对堵住相互攀比的“口子”,刹住高额彩礼、因婚致贫、大操大办等歪风邪气。莘县从完善规章制度入手,将移风易俗活动列为“一把手”工程,纳入目标考核,要求镇(街)坚决遏制索要高额彩礼、滥杀牲口等不良风气,巩固社会发展及脱贫攻坚成果。与此同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扶贫、宣传、民政等部门齐抓共管,积极参与移风易俗活动。同时,建立了移风易俗宣传、满意度调查、媒体曝光等约束机制,对索要高价彩礼、婚丧事大操大办的予以曝光。并坚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坚持公开公正、依法依规推选”原则,全县所有行政村建立健全了红白理事会,红白喜事由红白理事会一手操办,统一标准,并现场监督,凡不按村规民约规定办理的,红白理事会拒绝提供服务。
据介绍,莘县在定期分组督查移风易俗巩固落实情况开展暗访活动时,对婚丧情况暗访36例,及时劝阻制止2例。如今,全县“婚事新办、丧事俭办”之风深入人心,全县不使用棺材的村庄达到170多个,酒席改为“一碗端”的村庄达到830个;响器乐班基本绝迹;泡沫纸扎基本取消;路祭、顶墓祭等繁文缛节越来越少了,丧事成本从以往的2万多元降到5000元左右,婚礼费用也大大减少,减轻了农民群众一项经济负担,改善了过去贫困群众因愚致贫、因铺张浪费返贫等状况。
党员干部看到
违规殡葬都得管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抓住党员干部这一关键群体,积极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莘县多个主管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进婚丧文明的一封信》,发放到各名党员干部手中。镇街、村居党员干部全部签订了文明婚丧承诺书,落实党员干部办理婚丧事宜报告制度,不允许任何党员干部对违规殡葬行为听之任之,甚至包庇纵容,从而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民风、社风的改变。同时,组织贫困村“第一书记”、镇(街)妇联主任、村计生主任等党员干部,广泛开展移风易俗、“红白喜事不大操大办”、“争当节俭标兵”等评选活动。
宣传过程中,全县累计印发“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倡议书3万余份,镇(街道)出动宣传车28辆,连续在全县各村宣传10余天;制作宣传标语1436幅,村两委干部、村红白理事会成员入户宣传3万余户。通过各类活动,引导贫困群众勤俭节约,甩掉背上的“人情枷锁”,带动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自觉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健康文明婚俗新风,从而达到遏制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的作用。
新闻推荐
商报消息(通讯员马伟陈达)2017年春检工作即将拉开序幕,莘县供电公司将开展为期一周的安全工器具及春检备品备件专项检查工作,为每一件安全工器具和设备“把脉问诊”。该公司进一步明确安全工器具的日...
莘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莘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