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王兆乾
4月22日,记者来到莘县张寨镇邱寺村冬暖式大棚基地内,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嫩绿,空气里弥漫着青涩微甜的味道,一株株、一棚棚健壮整齐、长势均匀的西红柿小果让人心生欢喜。
现场,数十名群众正在忙着固定植株。“这一个多月我一直在这里干活,现在一天能挣几十元。”贫困户张大爷说。“浇水授粉、施肥除草、防病虫害等农活很多都是贫困户在干,一个月至少能有1000多元的收入,有经验的熟练工能拿到近3000元。”村支部书记张官聚解释说。
今年以来,张寨镇开展“村集体+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同时安排20多名贫困户进入蔬菜大棚务工,每人每天收入60元左右,带动了贫困户增收致富。
张官聚为记者算了一笔账,邱寺村计划建设蔬菜基地210亩,主要种植黄瓜和西红柿等作物,共分两期完成:一期占地110亩,蔬菜大拱棚22个;二期占地100亩,计划建设冬暖式蔬菜大拱棚20个。目前,一期初步规划的22个冬暖式大棚已经全部完成建设投入使用,每年可生产黄瓜200余万斤、西红柿120余万斤,实现年销售收入600余万元,为大棚种植户每年增加纯收入5万余元,有利于邱寺村的快速脱贫和村内产业结构调整。
张寨镇扶贫办主任冯社广介绍,邱寺蔬菜基地采取村集体统筹监管、基地运作承包给农户、全年务工雇佣本村及邻村贫困户的模式运行,力求最大限度调动承包户积极性发展大棚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兼顾转移劳动力增加贫困户收入。
“今年我镇计划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作文章,在齐南路以北大力发展冬暖式大棚和大拱棚,在西大寺等村建设200亩的高标准蔬菜大棚基地,安排更多的贫困户到大棚基地工作。将来贫困户一年四季都能在这里工作,保障了他们家庭收入的稳定提升。”冯社广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今年以来,莘县观城镇党委政府探索党建工作创新模式,提高党员的责任意识,将每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定为党员述职日。观城镇党员述职活动将原来的党支部书记仅在村内述职,改为支部书记向党...
莘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莘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