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冯 洪
6月2日,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的刘保国踏上了一片陌生的村落,他作为市财政局派驻莘县古城镇赵头村的“第一书记”,将在这里“扎根”两年。
像刘保国一样,市直第三轮选派的11位挂职常委和82位“第一书记”已全部到位。“进村后,第一时间就与村支部成员进行深入座谈,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刘保国告诉记者:“两年时间很珍贵,一定要牢记组织重托、顺应群众期盼,宁肯自己掉几斤肉,也要让群众走上致富路!”
这82位“第一书记”,就是高高飘扬在农村沃野上的82面旗帜。近几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每位“第一书记”都是一面鲜艳的旗帜。从2012年起,市委从市直部门单位连续两轮、累计选派164名“第一书记”,开展“双联共建”工作。广大“第一书记”任职以来,抓班子带队伍,办实事破难题,促发展惠民生,用实际行动和扎实业绩,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信任和称赞。目前,选派“第一书记”、开展“双联共建”助推脱贫攻坚已成为聊城市的一个响亮品牌!
当前,聊城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市委、市政府决定继续选派“第一书记”和“双联共建”工作组,这既是中央、省委的部署要求,是基层群众的殷切期盼,也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助推脱贫攻坚的现实需要。全市上下对这项工作非常关心,市委组织部对这项工作也高度重视,专门组织新一轮“第一书记”到苏州干部学院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专题培训,让大家尽快熟悉情况、掌握方法、进入角色。市选派办还印发了《第一书记扶贫读本》《在希望的田野上——市派“第一书记”风采》画册,既有政策解读,又有工作案例,方便“第一书记”更好地开展工作。“坚持一手抓党建、一手抓扶贫,做好吃透村情民意、制定帮包规划、建设过硬支部、推动***、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六项工作\’,力争通过两年的努力,实现‘五个明显\’目标,即村党支部战斗力明显提高、脱贫致富的可持续性明显增强、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基层基础保障明显加强。”5月19日,市委副书记陈平在会议上对“第一书记”和“双联共建”工作组提出了具体要求。
2015年7月,市检察院的申长森到高新区许营镇崔庄村担任“第一书记”。两年的时间,在申长森等人的努力下,崔庄村在党建、基础建设、产业发展方面有了长足进步,这个远近知名的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次新一轮的选派工作中,申长森再次踏上了崔庄村的土地,对今后的工作更加充满信心:“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把崔庄村建设成为更加美丽、更加富裕、更加充满活力的小康村、幸福村!”
新一轮选派的“第一书记”,既肩负着市委、市政府的重托,又承载着贫困村党员干部群众的殷切希望,面临的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任务也更加繁重。相信市直第三轮“双联共建”工作组的全体成员一定能牢记肩负的职责和使命,为聊城市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莘县大王寨镇联合卫生院开展了以“扶贫帮困、送医疗送健康”为主题的系列医疗扶贫活动,为全镇贫困户提供免费体检、医疗咨询等相关服务,把服务送到贫困户家门口。本次活动中,镇卫...
莘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莘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