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佳杰
本报3月30日讯(记者 黄佳杰 通讯员 孙毅)28日,历下区泉城路街道召开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公布了2014年街道民生“十大工程”,并成立了由24名群众组成的民生工作监督队,采取集中和个别监督相结合的方式,随时将监督情况反馈给居委会,并监督落实整改情况。
7个工作日内答复民生难题
泉城路街道地处老城区内,居民最关心的就是民生问题。结合辖区实际,街道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根据今年民生工作实事,在4个社区分别设置民生工作联络点,关键节点请群众参与、进展情况接受群众监督、活动成效让群众评判。
据了解,每个联络点都有一部热线电话,随时听取居民的建议意见和举报,并向办事处反映。办事处反馈给机关相关科室,并督促7个工作日内落实,同时将整改情况向监督员和群众反馈。鞭指巷社区居民李鸣说:“我们欢迎这样的做法。民生工作要让群众看到更多的变化。”
党员干部甘为群众中一根草
泉城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张秋力告诉记者,如何更好地解决工作作风不实、标准效率不高等问题,将民生工作向居民公布,接受监督,是非常有效的做法。
记者发现,在现场发给监督队员的民生实事中,还写明了该项工作的负责人。“如果某项工作做不好,居民监督会更有针对性。”对此,该街道鞭指巷社区居民姜锡长认为,“党员干部就应该甘做群众中的一根草,工作要和群众在一起。以前出现了问题我们要打12345热线,总感觉和政府有距离,现在这种做法不是增加了联络点这么简单,更是拉近了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关系。”
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街道领导班子开展了“六个一”活动,主动联系一个基层点、写好一篇民情分析报告、开展一次改“四风”公开承诺、办好一件惠民工程、帮扶一户困难群众、解决一个社情难题。全体机关干部也开始着手“换位体验”活动,处级干部不少于7天,一般干部不少于5天。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逐步形成,促进了基层党组织主动解民难、排民忧,为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打下良好基础。
新闻推荐
制定一项政策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关键是让谁满意,是让绝大多数人满意,还是只让极少数人满意,说白了就是老百姓满意不满意。倾听批评意见,也主要是听人民群众的声音,而且要尽量多地直接听到群众意...
阳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阳谷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