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山东省开展“粮改饲”试点,推广青贮专用玉米5万亩以上。图为青贮玉米收割现场。(资料图)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粮改饲”试点,把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构改成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几乎同时,山东省对外宣布积极开展“粮改饲”试点,大力发展“养殖企业+种植大户”、“养殖企业+种植合作社”和“养殖企业+自有种植基地”等多种种养结合模式,扩大饲用玉米、青贮玉米种植,切实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水平。
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巨大压力下,“粮改饲”是与人争口粮吗?“‘粮改饲\’非但不是与人争口粮,而且还省粮。”5月20日,省畜牧总站副站长翟桂玉针对这一问题作了解答。
粮食需求在下降
肉蛋奶比例提高
翟桂玉介绍,原来,在人均粮食少、人均口粮不足、人吃不饱的情况下,“粮改饲”存在与人争粮的问题。近几年,这种观念在改变,改变的原因就是人均谷实类口粮的需求量在下降。“1985年,全省人均粮食占有量400公斤,谷实类口粮的人均需要量230公斤,而到了2014年,全省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25公斤,谷实类口粮的人均需要量仅148公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肉蛋奶的比例在增加,谷实类口粮的需求在减少,所以说,‘粮改饲\’不是在争粮,而是为人类省粮食,两者互补。”翟桂玉说。
那么“粮改饲”发展多少规模合适?阳谷县畜牧局局长穆春雷认为,种植面积是根据养殖情况确定的,所以不会存在盲目扩大的局面。以阳谷县为例,目前全县奶牛存栏量大约3万头,羊存栏量大约45万只。“粮改饲”面积10000亩,预计2016年达到20000亩。
“粮改饲”
种养收入都增加
“喂优质草才能产出优质奶。”翟桂玉说,粮食解决的是人类的温饱问题,肉蛋奶解决了人类吃好的问题。
2013年,阳谷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改种3600亩地的青贮玉米,每亩可产3吨青贮玉米,纯利润大约800元。该公司经理王凤娥介绍,种植青贮玉米,省去晾晒、储存等环节,这样算下来每亩地比种植玉米能增加60元的收入。“从2002年开始养殖奶牛,过去喂草每头牛每年产奶量大约50吨,从2012年开始喂专用饲料,每头牛年产奶量增加20吨。”阳谷荣春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薛明荣说。
规划布局
扩大种植规模
翟桂玉介绍,山东省目前玉米种植总面积4000多万亩,专用青贮玉米92.5万亩,苜蓿39万亩,冬闲田种草10万亩。2015年起山东省开展粮改饲试点,青贮专用玉米每年试点5万亩以上,苜蓿3.2万亩以上,冬闲田种草3万亩以上。
“但在推行‘粮改饲\’过程中,山东省面临很多问题。农民对‘粮改饲\’认识不足,观念陈旧;种植不成规模,新的机械无法引用;专用饲草质量不一;专门化的品种相对较少。”翟桂玉介绍,根据山东省的实际问题以及目标,规划区域布局,具体从三类地块实施:在牛、羊养殖较多地方,高产田连片区域,种植专用青贮玉米、粮饲兼用玉米;中低产田,可以种一些像墨西哥玉米、苏丹草等高产饲草作物;在盐碱地、退耕地,种植苜蓿、黑麦等,为畜禽提供优质饲草料。
新闻推荐
近日,阳谷县阎楼镇柿子园村农民王文彦(上图)种植的7亩“双高1号”夏地瓜新品种喜获丰收,平均亩产1.2万多斤,单瓜平均重460克左右,每株平均结瓜4~5个,亩效益达1万多元。王文彦介绍说...
阳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阳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