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初期的“双城门”是兰州最热闹的地方,这里的戏园子、电影院、杂技场……到处门庭若市。如今的“双城门”依然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旧时的“东风剧院”已然成为兰州这个城市的地标时,它的历史使命却无可挽回的结束了,华丽变身为“金城第一戏楼”。
“长风劲,扫阴霾,天空晴朗;敦煌城,沐春晖,万里飘香……续新篇,盛世辉煌”;8月5日晚,走进由戏剧大师梅兰芳之子梅葆玖题写的剧院名“金城第一戏楼”,仿佛时光倒流,让人疑惑难道无意间闯入了雕梁画栋的“古戏园”。
舞台上京剧名角马少敏,演唱着京剧《丝路花雨》里的选段《盛世辉煌》,继而低诉,继而高亢,声音沁人肺腑,很快让你成为一个真正的戏迷,进入角色坐在古色古色的椅子上,像模像样的欣赏起来。
当晚,甘肃省京剧团的名角们正在为8月6日晚“金城第一戏楼”开场大戏彩排。“金城第一戏楼”正式开唱时,裘派康万生、杨派老生张克、程派迟晓秋、尚派名角张燕玲等北京京剧院和天津京剧院等院团的名角们,将在戏楼里与甘肃名角们一起共唱“京剧名家名段专场”。
历时3年,投资3000多万元的“金城第一戏楼”,不久将成为兰州名副其实的“戏窝子”。甘肃京剧团团长杨成伟向我们介绍说,戏楼总面积6840平方米,能同时容纳400多名观众,适用于各种地方戏曲、歌舞、杂技、曲艺等不同演出形式的需求,将成为展示甘肃省戏剧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高档次的平台,且弥补甘肃没有专业戏曲舞台的缺憾。
在这座气派辉煌,精致典雅的“戏楼”里,记者看到楼内楼外处处彰显甘肃历史文化特色,戏楼外墙上有一个高14米的立体紫铜凤冠,戏楼入口安放着“镇馆之宝”,1800年树龄的黄金樟木制作的木雕《孔雀鸣春》,两旁依次排开的则是天水的“漆雕屏风”。抬头仰望拱顶,可以看到手绘的“敦煌飞天”飘然飞舞空中,而四周墙面上饰有临夏砖雕,仿古的红木桌椅在场子里错落有致。
“金城第一戏楼”不仅是一座仿古的戏园,又仿佛是一个博物馆。戏楼两侧陈列着京剧大师陈永玲先生用过的旧式戏服“红蟒”、“旗头”等,还有曾为梅兰芳大师伴奏过的京胡等,甚至还有沉睡了亿万年前的和政巨犀化石。
好一座“品戏”、“赏古”的去处。
延伸阅读
兰州旧时曾有150余座戏楼和戏园
兰州是有名的戏窝子。在兰州戏曲演出的辉煌岁月,兰州历史上到底有多少座戏楼,见证着甘肃戏剧的兴盛。“从明代初年到民国年间,曾先后建造了150余座不同格局的戏楼和戏园。”兰州秦腔博物馆陈岚向记者介绍说。
而如今往事如烟。陈岚说,现在留存下来的“古戏楼”,仅存神庙戏楼3座,会馆戏楼1座,家庙戏楼1座,金崖三圣庙戏楼、桑园子周氏家庙戏楼、兰州白云观戏楼、青城东滩戏楼、永登红城山陕会馆戏楼。这些古戏楼,全部为露天戏剧演出场所,而古戏园则早已全部荡然无存。
现今能够让兰州铁杆戏迷们,品着茶,听着戏的戏园子,只有十多处临时的破烂去处。
新闻推荐
●11月16日,完美(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甘肃分公司人员带着暖暖爱心,来到陇南市成县民政局,将过冬的生活物资和御寒物资捐给特大洪涝灾害中受灾的群众。此次向灾区群众捐助了13120元的生...
临夏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夏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