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站门前“黑车”泛滥
汽车南站“黑车”泛滥的顽疾由来已久,近5年来,本报曾经多次高度关注,政府多个部门联合行动,为祸多年的“黑车”现象—度得到治理。
仅仅两年,销声匿迹的“黑车”再次死灰复燃,而且为了保护非法营运,竟然携带“武装”屡屡暴力抗法,近日又发生了手持利斧凶残报复的血案。
“黑车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市民、旅客、车站、执法部门都这样呼吁。但是,仅靠职能部门常规管理,已经难以遏制发展势头。“只有再次联合执法才能彻底解决‘黑车\’难题!”希望管理部门能重拳出击,铲除这个社会“毒瘤”,维护正常营运秩序,同时也塑造“南大门”整洁新形象。
调查篇
汽车南站周围的“黑车”如今已经泛滥成灾!这些非法营运车辆停靠在路边肆无忌惮公然揽客,对南站长途客车造成巨大冲击。
“黑车”不除车站难宁
“‘黑车\’不除,汽车南站永无宁日!”本报报道了汽车南站执法人员被“黑车”残忍报复的血案后,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而对于直接面临威胁的汽车南站所有工作人员来说,同事被砍伤的事件令人发指,他们希望公安部门能尽快破案,让凶手得到法律的严惩。
“上百辆‘黑车\’夭夭在车站周围抢客,不管吧车站秩序彻底失控,长途车严重亏损;管吧,他们轻则遭辱骂重则遭殴打,人身安全没有保障。”车站工作人员说。
“太猖狂了!”市民王大爷和周围居民说,“黑车”泛滥不仅影响交通畅通和安全,而且已经严重影响到他们正常生活。“这些野蛮营运者素质太差,强拉你上车,如果稍微发生纠纷就会辱骂殴打。”市民的安全受到威胁。“没想到,如今猖狂到公然持械抗法,对此必须严肃惩处。”
“南站暴力报复事件发生后,我们已经向上级部门汇报!”运管部门一负责人说,血案发生引起他们高度重视,联合执法迫在眉睫。
“交警部门已经和我们接洽联合执法事宜。”运管稽查部门工作人员说。
“公安部门目前正在全力破案!”汽车南站负责人说,他们正在积极配合。
“黑车”已到非治理不可的地步!采访中,这是所有人的共识。兰州交通大学王宝成副教授认为,从外地成功遏制黑车的经验看,警方和职能部门联合治理的效果最好。
“黑车”大军死灰复燃
调查中,记者看到从小西湖桥开始到汽车南站周围,两公里路段“黑车”云集,以微型面包车、桑塔纳轿车、金杯等中型面包车为主,数量不少,型号繁多,都在路边随意停靠大肆拉客,乘客大都是被连抢带拽“抢”上车,几乎每辆车都严重超载。“一辆12座的金杯面包经常能塞20多人。”凭着人多势众,非法营运者随意斥责乘客,甚至拳脚相加。“黑车”大军畸形发展迅速壮大,数量保持在一两百辆。
据汽车南站的工作人员介绍,每夭发往临夏、合作、临洮的班车有近200班次,这些客流量占据了汽车南站日客流量的很大比例。“黑车”票价往往比车站要低20%-30%左右,这就大大降低了大多数打工者回家的成本。汽车南站彭副站长告诉记者,车站内的汽车都要买保险、交管理费,还要承担一定的责任险,而外面的“黑车”不交任何费用,只需要掏油钱,所以暴利惊人。
南站“黑车”泛滥成灾的一个原因,是大量“问题车”、二手车壮大“黑车”大军。这里“黑车”以报废车、二手车和私家车等组成。这些车低价流入社会,或挂装假牌照,或“借尸还魂”,搞起非法营运。其次,外地流入的二手车在本地落户,和一些个别未上牌的新车或车况良好的高档轿车钻空子兼职起非法经营。
“黑车”经营方式也是五花八门,有职业人群也有非职业者,有季节性和长期性经营的,有县区和城区的,有报废车和长途客车,还有外地车辆。“黑车”大军大多驻扎在人流聚集的物流中心或者大型批发市场、车站、码头招揽顾客,和正规客车抢起了生意。一部分则专抓正规出租车不愿意拉行李多、带货物的乘客,情况非常复杂。
在高额暴利驱动下,“黑车”大军不惜暴力抗法铤而走险。“黑车”非法营运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加大了治理难度,动不动就要暴力抗法。
因为“黑车”投资成本低,只要有辆车,无需支付营运成本,所以暴利惊人。一些“黑车”经营者经过一年原始积累后,就可升级换代和“扩大再生产”,其利润空间比正规车增加两三倍,这便出现了虽然打击不止但“黑车”数量持续增长的势头。
建议篇
“‘黑车\’已经形成‘气候\’!”执法人员表示普通手段已经无法治疗“顽疾”。治理“黑车”需要政府牵头、多部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整治“黑车”打疏结合
如今,“黑车”大军渐成气候,由“游击战”发展成有组织的“集团”作战。如果遭遇执法,立刻组织人马围攻,或者抱着“法不责众”的心态干脆正面冲击。“黑车”暴力抗法呈现常态。“黑车”经营者组织人马冲进车站殴打车站工作人员;遭遇执法要么暴力抗法,要么开车堵路;“敢砸我们饭碗,我们就敢砸你的人。”多名管理人员都遭遇过下班被跟踪威胁的事件。因此,打击“黑车”刻不容缓。
“打击‘黑车\’需要政府牵头,多部门综合治理。”一位执法人员建议政府牵头采取有力措施,制定整治规定,成立专门的“打黑”机构,明确责任。还要加大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增强营运者法治意识,并建立“黑车”举报奖励制度,设立举报基金,阻止“黑车”蔓延趋势。同时建立疏堵结合、查罚结合的长效管理模式,将“黑车”纳入正常管理,这样,“黑车”取缔了,不仅是汽车南站的混乱因素得到治理,影响客运市场的不稳定源头也就不复存在。
“如果不及时清除这个混乱现象,恐怕这样的冲突将继续发生!”甘肃交通大学王宝成副教授认为,南站的问题不仅要治,而且还要快。“还要管得彻底,不能再出现前脚管、后脚犯的顽疾”。违规现象似乎多家部门家家都在管,但谁都管不彻底,仅靠单一部门往往形不成震慑力,也就是执法不力产生的权力“真空”,寸让“黑车”壮大,混乱加剧。各个执法部门存在执法软弱的权力缺陷,更给“黑车”可乘之机,彻底治理难。所以,在管理上,应该由政府牵头进行综合治理。
王教授认为,客观地讲“黑车”对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方便群众出行也有一定的益处。兰州市很多地区有“黑车”是因为偏僻地域出行不便。真正解决了老百姓的后顾之忧,谁还愿意冒险乘坐“黑车”呢?虽然不排除南站“黑车”泛滥是监管缺失、“暴利”空间太大促生的因素,但“黑车”治理需要打疏结合,根除源头。既要不间断地“打”,对查处的黑车坚决给予严厉的制裁,让非法经营无法立足。同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疏导的方式,让非法经营者能从事合法行业,从而从源头上杜绝这些“黑车”现象。
联合执法迫在眉睫
“黑车”疯狂抢客的野蛮行为,不仅严重地侵犯了乘客的人身权利,影响了该路段交通状况,也让兰州市南大门的窗口形象遭到破坏。所有部门都这样评价“黑车”的危害,肆无忌惮地公然强行营运已对汽车南站正常的营运秩序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虽然执法部门曾多次打击,但都是前脚查,后脚又死灰复燃,无法根除。那么,“黑车”猖獗、“拉客仔”横行霸道就真的没有办法了吗?
汽车南站的工作人员和长途车司机都异口同声地说,如果客源继续被“黑车”截流,不仅使长途客运秩序面临严重干扰,车站发展也会受到威胁。目前,经历多次打击的“黑车”大军如今发展迅猛,升级换代形成组织化、规模化,成了“气候”,治理难度太大,仅靠单一部门单打独斗已经无能为力。
王教授认为,从外地成功遏制“黑车”的经验看,警方和职能部门联合治理的效果最好。有媒体报道,深圳治理“黑车”是由一位主管副市长亲自牵头,公安、交警、运管和其他部门联合参加,庞大的“黑车”大军迅速烟消云散,后来建立由政府督导、警方牵头多部门联合治理的长效管理机制,“黑车”重新抬头的现象基本消失。对此,不妨借鉴一下。
对比以前治理成效,汽车南站一管理人员说,打击“黑车”需要公安、交警、运管、城市执法、车站等各有关部门联合执法,合力形成打黑“组合拳”,彻底打掉“黑车”的嚣张气焰,再制定长期有效的治理方案。当年的严厉打击和长效管理,南站“黑车”一度销声匿迹。如今,也需要效仿当年大打“组合拳”了,否则,“黑车”大军难以根治。
相关链接
监管不力“黑车”崛起
从2004年开始,因为汽车南站“黑车”泛滥,多家执法部门联合进行了打击,政府部门多次组织了声势浩大的专项整治活动,“黑车”一度销声匿迹。
如今,“黑车”重新卷土重来,一是大钻漏洞,管理难度较大,其次“黑车”势力扩大,单一监管已难除根。由于“黑车”地域分散,活动隐蔽,很多车主面对执法者均暴力抗法。据南站彭副书记介绍,“黑车”、“拉客仔”流动性很大,经常和工作人员打游击,给车站工作带来很大不便。而汽车南站作为一个经营企业,没有执法权,对这些非法经营更是无奈。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记者6日从省交通运输厅了解到,截至2010年年底,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6万公里。其中,建成和在建高速公路突破3000公里;二级公路通车里程突破6000公里,全省78%的县通二级及以上...
临夏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夏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