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七道梁至兰州市区是兰临高速南北方向最后一段路程,虽然这段路仅长17.4公里,但驾驶员们提起此处皆“谈路色变”。甘肃省高速公路巡警支队韩家河大队的统计表上显示,从2004年12月至2010年12月通车以来的6年时间里,该路段已发生车辆失控事故124起,死亡31人,受伤41人。
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据让人不禁想问: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该路段事故频频,惨祸不断?
新闻缘起
收费站前事故频频
2010年12月22日是冬至,当天兰州气温较低。凌晨时分,兰临高速公路兰州南收费站像往常一样寂静,夜幕中不时有车辆进出高速公路,收费员刘某正在3号亭内上班,她熟练地刷卡、收款。此刻,她一点没有感觉到天大的灾难正在逼近。3时38分,一辆疾驶而来的大货车猛地撞在收费亭上。顷刻间,收费亭被夷为平地,直径25厘米的钢管防护铁架被连根拔起,断成几截飞了出去。同时,相邻的2号收费亭被撞去一半,一名男收费员被卡在瘪成一堆的收费亭内。而后,失控货车又撞上一辆刚交完费的小轿车上。两车冲出50多米后,大货车侧翻倒地。最终,这起事故造成1人死亡6人受伤,死者正是收费员刘某。
2010年12月26日,距离收费站惨剧发生仅仅4天,又有一起事故在兰临高速公路上演。当晚11时许,一辆满载土豆的货车驶离兰州南收费站不久之后,因司机疲劳驾驶,货车在下坡时“骑”上高速公路中间隔离带,滑行约80米后停在逆行车道,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2010年12月27日下午5时许,该收费站前再次上演惊魂一幕:一辆厢式冷冻车刹车失灵,从收费站紧急通道呼啸而过,沿坡一直冲下,撞翻了一辆混凝土搅拌车,造成搅拌车司乘人员1死1伤。
而同年10月30日晚,还有一起更为惨烈的事故在该收费站发生,让人难以忘记:一辆货车冲过收费站卡口后,径直冲入市区进入逆行车道,造成7死1伤。
事故探因
道路设计到底有无缺陷?
“这一路段上车辆经常失控,造成恶性大事故。”提起去年12月22日的事故,在晏家坪公路边经营商铺的刘先生仍然心有余悸。他说,去年10月30日也发生过一起大事故,大货车失控从高速路冲下来,造成7人死亡、1人受伤。他认为,接二连三在同一路段发生这么可怕的事故,说明这条路本身有问题。
与刘先生持相同看法的马师傅有20年驾龄,目前是临夏至兰州长途车司机,天天都在兰临高速公路上跑,对这条路的情况比较熟悉。他分析说,从七道梁隧道开始,往北进兰州市区一直是下坡路,有将近20公里长的坡道,长时间走下坡路,稍微大意就会发生事故,不熟悉路况的司机,根本不知提防,不出事才怪。对此,记者采访甘肃省高等级公路运营管理中心,数次都没有找到责任人,工作人员让记者留下电话等领导回来联系,可是一直没有收到回音。
那么,道路设计到底有没有缺陷呢?
一份交警部门的资料显示,兰临高速公路通车后由于车祸频发,省高速公路支队对兰临高速公路新七道梁路段成因、规律进行分析,在兰临高速公路正式开通的第二周即与省高等级公路运营管理中心共同协商提出,按照避险车道工程标准改造原有的3个紧急停车平台;在7公里处增设1条紧急避险车道;将兰州南收费站的中央出口车道设置为应急车道;在避险车道入口端增设照明和外场摄像机,并建立相应的通信传输通道等工程改造措施。2005年底改造工程如期完工。但完工后,该路段依然事故不断。
违章驾驶是事故源头?
对于兰临高速公路上频发车祸原因,兰临高速路政大队一名工作人员说,发生大事故主要是司机违章驾驶造成的。根据统计,在此路段上发生的车祸,多为大型货车失控造成的,而大货车失控原因多半是超载、超速,发生事故后人们总是在公路方面找问题,忽视了司机的责任。七道梁隧道至高速公路出口这一段全是下坡,驾驶员稍微不注意,就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兰临高速每天通行车辆大约有五六千辆之多,事故频发基本上是驾驶员违章行驶造成的。
安全措施该如何落实?
兰临高速公路于2004年12月19日开始正式通车,现在此条公路是兰州至海口的G75国道的起点段。由于恶性事故不断,此路段被列入省级重点治理的事故多发路段。兰临高速公路上事故主要集中在新七道梁隧道北口至国道212兰郎零公里平交道口处,此处为长约17.4公里的连续下坡弯道路段,虽然在路段内建有4个避险车道,可是自从此路建成通车之后,在北出口处还是频繁发生大车祸。为此,交警部门在七道梁隧道出口处设立了“预防道路交通事故执勤点”,在事故多发路段增设了警示标志,并对不符合安全规定的交通标志牌做了更改,公路部门增设并改进避险车道,而相对此段路坡度陡、距离长的状况,这些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事故的发生率,但是仍然没有完全符合安全规定,比如:兰州南收费站至兰州市区一段,坡度依然很陡,却没有设置一个避险车道。
“预防真空”造成事故多发?
“一个个惨祸让人心痛呀!”韩家河大队副大队长裴文斌告诉记者,新七道梁隧道为兰临高速全路段最高点,其南北两端均为坡道,弯急坡陡,事故隐患严重。自道路开通后,车辆失控事故接连发生。而且,失控的多是以外地车为主的大货车。为了防止事故发生,他们在新七道梁隧道口上设立“预防道路交通事故执勤点”,提醒司机:此段路为长下坡,不要长时间使用刹车,并注明应急避险车道位置。自从设立执勤点后事故率下降较大。然而,由于中队仅有3个民警和4个协管员,无法进行24小时值班(每晚7时至第二天早8时休息),夜间无人值班的“真空期”多有事故发生。去年12月22日的事故发生后,公路管理部门已经决定派人协助七道梁中队执勤。
相关动态
事发路段加强避险措施
据了解,兰临高速公路起点至新七道梁隧道全长约17.4公里,大都是下坡路段,共设置避险车道4处,分别位于10公里加700米、12公里加420米、15公里加716米和6公里加920米处。这些避险车道使众多失控车辆成功避险,避免了多起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但7公里以北,只有1处避险车道,即6公里加920米这—处。这里距市区约7公里,是失控车辆进入市区前最后的安全防范措施—旦此处不能成功避险,势必给前方车辆、行人以及失控车辆本身构成严重威胁。仅去年以来,这里就发生3起车辆冲入市区的特大事故,造成14人死亡。
2010年12月3日上午,省交通厅、兰州公路总段、兰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高速公路交警支队、兰州交通大学、七里河国土局相关领导、专家在北出口现场进行“会诊”,并确定要在2公里加600米处修建1处避险车道,以增加该处大型失控货车避险的几率。避险车道纵坡采用10%,制动坡长223米,不久后将动工建设。2010年12月28日,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赵彦龙在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说,兰临高速收费站近年频发恶性重大交通事故,究其原因是这两个收费站都处于一段大下坡的终端位置,个别车辆超限超载装运非常严重,途经此处时因操作不当,极易引发重大交通事故。省交通运输厅和省、市交警部门正在研究进一步加强兰临高速避险车道的建设方案,等待上报有关部门审批后进一步解决。
新闻推荐
本报讯3月2日,省工商局公布去年十大经济违法大要案件典型案例,借以警示企业要树立品牌名牌形象,打造社会诚信,同时也提醒广大消费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维权知识。 ...
临夏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夏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