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新闻 临夏县新闻 康乐新闻 广河新闻 永靖新闻 和政新闻 东乡族新闻 积石山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临夏州 > 临夏新闻 > 正文

又当红枣飘香时

来源:兰州日报 2011-10-21 02:19   https://www.yybnet.net/

我的家乡——兰州西郊的达川乡,因三河(大通河、湟水河、黄河)汇流的壮观景象而闻名兰州,又因营造出了以百年枣林为主的浓郁的田园风光而广为人知。可以说,枣因三河而繁茂,乡因红枣而富饶。

跨进九月,枣树上星星点点的红色就会诱惑着人们漫步进枣园。人们起初只是在树叶间寻找一点红,一圈红,一半红,偶尔也会发现有全红的。找到一颗,犹如找到一份甜蜜,似乎吃枣全不在吃了多少,更在于寻找的过程本身充满了乐趣。用不了几天,枝头仿佛一夜间变出了千万颗珍珠、玛瑙,让人来不及细想、回味就已被彻底卷入了一场惊喜之中!

渐近十月,秋高气爽,对家乡人来讲似乎是迎来了一年中最快乐的季节。家乡人好像有个习惯,就是国庆节前后集中打枣。此时,在外上学、工作的人都趁节日放假回家来,全家人就在打枣的过程中尽情享受收获的喜悦。临行,又大包小包地带回一些红枣,或留着自己吃,或送给同学、朋友,亲情、友情就这样传递到了四面八方。

打枣,有时是在摘枣。站在树下,伸手从低垂的枝头摘下几颗红枣来,舍不得放进箩筐里,却放到嘴边,轻咬一口,在 “嘎嘣”一声脆响中,香甜顿时充盈了满嘴,又一下渗入到心田。让人觉得从指间送进嘴里的甘甜是那么实在,自己与幸福的距离竟是如此之近!

树枝高了,就得用长竿打,长在树心和枝头的枣还须上到树上去打。这种活往往由那些手脚利索的年轻人去干,因为上树难不说,在树上既要稳住身体,还要挥竿打下枣来,看似简单,实则不易。这样,树上打枣的人、树下摘枣的人和蹲在地上捡枣的人,在此起彼伏的“啪,啪……”的打枣声中就构成了金秋田间一幅幅最美的风景图。

家乡的枣好,得益于三河水的滋润和灌溉,加之几代人以传统的方式精心培育,使得枣的个大、皮薄、肉厚、味甜,又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因而名气很大。一次,我在西固古城市场看到有一小贩卖梨枣,便随口问是哪的枣,没想到那人竟说:“达川的枣!”我忽然想笑,心想:“达川没有梨枣,只有传统的大红枣。唉!也难怪,人家也是想借家乡大红枣的名气抬高梨枣的名气啊!”于是,我倒没觉得小贩的欺诈行为有多可恶,自私的心理反而让我感到有了一种自豪。

家乡的枣好,还得益于枣树本身就是一件美轮美奂的艺术品。枣树天生生长缓慢,两人合抱的枣树,树龄往往已有几百年。这样,就形成了其独特的外在美:树皮龟裂、斑驳,树身粗壮、古拙,树枝屈曲、苍劲,树叶浓密、鲜亮。树形自然天成,千姿百态,兼有松的挺拔,梅的坚韧。因此,人们在吃枣时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被它的外形气质所感染,好像吃的是枣,品味的又是艺术。

真的要感谢我们的先民,为我们留下了世外桃源般的一川枣林。在过去的岁月里,我们的先辈靠人推、驴驮走西宁、下银川,用枣换回了救命的粮食、白盐,让日子延续到我们这一代时已经不怎么艰难了;如今的日子里,贩枣的客商气魄已经很大,家乡的枣除销往西宁、临夏、银川、新疆等地外,更运到了沿海各地。于是,在盖碗茶、八宝粥、八宝米饭,甚至糕点、月饼里都是它受欢迎的身影,再别说中药铺的药柜里它受宠的程度了。

更要感谢上苍吧,创造了枣树这个天物!上苍馈赠了我们枣树,让几代人在苦心经营枣树的生活中,懂得了劳动和生存的价值;在收获和品尝枣子的过程中,更让我们感悟到了枣树经沧桑而不衰,历风霜仍弥坚的精神的可贵!

,我们尽情地漫步在枣园中,各自收获了自己的那份满足,找到了那份快乐!

新闻推荐

居家就业服务企业与家庭的双赢

“坐在家里就能挣钱,而且每天至少40元,这样的好事我要报名参加。”城关区就业局开展的“居家就业服务工程”自10月份启动以来,不仅帮助就业困难人员找到了合适的就业岗位,同...

临夏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夏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又当红枣飘香时)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