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花似玉的季节,充满希望,充满梦想;而这又是一个特别的年龄,印证成长的历程,告诫我们的所作所为将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今天通过这个讲座,给同学们举行一个守法生日典礼,你们的人生将从此更精彩,从幼稚走向成熟,从被主导走向主导……”近日,城关区临夏路街道、城关区临夏路司法所为辖区60多位中小学生举行的一场名为“阳光下成长”的暑期主题活动,通过青少年法制讲座为同学们举行了一场“守法生日典礼”,在讲座现场,和同学们互动知识问答就是临夏路街道司法所所长崔砚……
11次不辞辛苦上门调解
“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秘诀\’只有八个字:将心比心,以心交心。”38岁的城关区临夏路街道司法所所长崔砚坐在记者面前,徐徐说道。而就是这个脸色恬静的女子,内心却充满着坚强、执着的信念和对工作的一股“倔劲”。临夏路街道地处兰州商业最集中区域西关十字周边,这里有一般工薪阶层、政府救助对象,也有高级白领、外来务工人员;高档商品房与大量经适房并存,大型商场与小商小贩同在,是典型的混合型社区。居民结构多元,诉求和矛盾多样,贫困人口较多,老龄化程度高……而崔砚深知这些特点。
今年元月份,临夏路桥门社区居民谢女士来到临夏路街道、临夏路司法所反映:自从生完孩子后,婆婆一直不让她看孩子,请求调解。“接到她的反映后,我冒着大雪去她们家调解,没想到第一次去就吃了个‘闭门羹\’。”这起历时半年多的调解让崔砚记忆犹新。为了调解好谢女士的这起家庭纠纷,崔砚在第一次上门无果后,她积极向社区、派出所、综治办等谏言,成立了联合调解组,每周都与谢女士及其家人联系,摆事实、讲道理,但其家人一直不愿配合调解,还多次把联合调解组的人员拒之门外,调解工作举步维艰。
“我想还是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到位。后来,我和社区的同志为她联系了律师、妇联等机构,建议她走司法程序,但当事人顾及孩子小,希望通过调解化解矛盾。”7月5日,崔砚和联合调解组顶着烈日,第11次走进谢女士家,面对调解组上门调解,谢女士的家人认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不符情理,表示主动配合调解,也答应谢女士的要求。至此,这起家庭纠纷终得和解。
“背靠背”方式解开“医疗”纠纷
无独有偶。临夏路街道辖区居民潘女士的老父亲日前到西关一药店买药时不慎摔伤并住院,与该药店因医疗费用支付问题发生纠纷。潘女士认为父亲在药店摔伤,药店应全额支付父亲的医疗费用,但该药店负责人认为老人摔伤与药店无关,且摔倒时已派人将老人送到医院并垫付了部分医药费,后期老人因子女照顾不周导致次伤害的药费不应由药店支付,由此双方发生争议和冲突。
接到调解申请后,崔砚带领司法所工作人员当即前往事发地,并向当事人了解情况,展开调解。但双方态度比较强硬,矛盾加剧。在劝说无果后,崔砚和工作人员采取摸索出来的“背靠背”调解方式,单独约谈潘女士和药店,对其逐个开导、劝说,潘女士也逐渐意识到自己处理纠纷的方式有不妥之处,表示父亲次伤害的费用不再追究。经过多次劝说调解后,药店方表示愿意支付老人次伤害前的全额医疗费用。
“我们不仅要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中做调解员,更要做宣传员和护航员。”崔砚所长介绍,目前,司法所与街道党委、各社区间已经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效应,司法所在临夏路街道7个社区开展了“法律进社区,幸福你我他”系列法制宣传活动,举办了以“维护妇女合法权益、营造和谐家庭”、“关爱流动人口”等主题法制宣传讲座。
崔砚表示,目前,司法所建立了街道、社区两级人民调解网络。该街道7个社区全部成立了调委会,选聘144名楼院长担任纠纷信息员。同时,建立矛盾纠纷排查、预警、调解、处置四个机制,在全街形成上下联动、纵横联网、责任落实、运转有序的大调解格局。
新闻推荐
【本报讯】9月3日上午,城关区法律援助中心接待室内挤满了人,来自临夏路法律事务所法律工作者任毅、寇彩虹像往日那样忙着接待市民的咨询。家住定西南路的何老太太走进法援...
临夏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夏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