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上,巡警骑着摩托车来回穿梭;街巷里,制服民警带领综治员分组巡逻;即便到了社区的小街巷小区中,也有穿着楼院长和综治员服
装的人员巡视察看。市民群众主动参与群防群治,工厂企业不再只是“看好自家门”,而是组织力量向围墙外巡逻。这样的场景,在兰州市城关区几乎随处可见。在皋兰路开店的赵梅深有感触地说,“以前晚上散步,走在路上总有些担心被抢,现在街面上到处都是巡逻队,可以把心放在肚子里了”。这样的场景让市民最深的感触就是安全感增加了,而这正是兰州市社会管理创新中“大巡防”模式带给市民的切身体会。
“网络”交织间
让治安盲点无处可藏
城关区皋兰路街道地处兰州市城关区中心地段,所辖区域包括东方红广场主席台以南,民主东(西)路以北,平凉路以西,金昌南路以东,区域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居民多、企业多、流动人口多,整个治安形势非常严峻复杂。而街道所属的“片警”也是有限的,如果仅靠这些警备力量,管理起来确实有难度。然而随着“大巡防”体系在街道的推广和开展,辖区的综治力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补充。
2012年4月,皋兰路街道办事处在相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先后投入80万元建成了社会管理综合平台,组建了以专业巡警巡防队、社区义务巡防队为主,单位、小区专职保安巡防员为补充的“三队一员”大巡防队伍,按照“两区四格三班两运转”的方式,有目的、有重点地采取不同方式、频率、力度进行巡逻,同时与派出所110结合,形成辖区网格巡逻,社区义务巡查,单位专职保安,里面电子报警,外面视频监控的全天候、全方位、动态化的“大巡防”势态和“大巡防”格局,有力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11月9日,记者在皋兰路街道进行了实地走访。早晨7时,正是学生上学的高峰期,专业巡警和社区义务巡逻队分别出发了。几路不同的巡防队伍,从各自的点向相反的方向背身而出,绕过各自的巡逻区域,经过巡查,巡逻队绕了一圈后又“碰头”了,一个眼神的交换彼此就知道了对方巡逻区域的情况,然后又分别向另一处走去。这一段,专业的巡防队伍正在街面和小巷中进行巡防。而那一段处于街道内部的视频监控人员也开始紧张的忙碌开了,辖区内多个视频监控点,将信号第一时间传输到了监控室内。监控员对着屏幕,能随时看到街道内每一处的情况,而电脑操作系统还能随时将镜头拉近,让监控看得更清晰。如果监控人员发现有情况,就会第一时间通过对讲设备告诉临近的专业巡防队和社区巡防队,两队人员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了解事件的最新状况。
据皋兰路街道的工作人员介绍,半年多以来“大巡防”在街道的实行,让辖区内的社会治安动态的控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防控效果明显、治安形势好转,基本达到了“一个下降、两个遏制、五个有效”的目标: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遏制和减少了重大抢劫、抢夺、盗窃等侵财案件和严重暴力刑事案件,遏制和减少了重特大安全事故;有效创新和完善了巡逻机制,有效降低了辖区发案率,有效控制街头“两抢一盗”、打架斗殴、寻衅滋事等案件,有效增加了街面见警率和控制了街面发案率,有效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社区巡防员
走在最基层的“保卫力量”
11月的兰州,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而在临夏路街道,一场独特的“练兵”正在进行。整齐的口号、统一的动作、一项项应急事件处置的演练进行得有条不紊,参加“练兵”的则是来自街道7个社区的巡防队员。这些参加练兵的“巡防队员”虽然年龄各不相同,可是他们的认真劲却一点都不差。“别看我们只是社区的巡防员,可是每天穿着这样的衣服,走在街道小巷中,就是居民的保护神,我们怎么能不认真训练呢?”来自西城巷社区的巡防员老张乐呵呵地说道。记者走访了很多的街道,看到了很多这样认真而负责的社区巡防员。
头戴安全头盔,肩挂摄像头,手拿对讲机,迈着整齐的步伐,每个人都巡视着周边的环境。如果你以为这是特警在巡逻,那就错了,这是社区巡防队员的新装备。记者了解到,现在兰州市的多个街道都有这样的社区巡防。每个街道根据社区和人口的不同,又分为各个小支队,每个支队有8到9人,每名支队长都配有便携式单兵系统装备,这种便携式单兵系统和全球眼摄像头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收集大巡防信息,并将收集到的信息反应在“社会管理综合二级平台”,视频监控员会据此迅速做出反应,进行处置。
“我加入大巡防队伍已经快半年了,慢慢地喜欢上了这份工作,通过努力,我们的工作逐渐得到居民群众的认可,我们的价值也在一天天地体现。”今年47岁的皋兰路社区巡防员田金莲自豪地说着。“今年秋天的一天早上,当我们巡防员路经詹家拐子40号院子时,突然看见楼院长赵妈急急忙忙跑过来说:‘赶紧过来,这里有个死人!\’原来,一名二十岁左右的男子躺在楼道里,满身是血。我们立即拨打了120,并向派出所进行了汇报。经过我们的紧急施救,伤者在被送往医院后脱离了危险。”田金莲讲起这段经历,脸上的那种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让人非常感动。
今年42岁的袁发旺是广武门街道的一名社区巡防员,在辖区内的大街小巷巡查是他的主要工作。他说,希望自己巡防的社区能天天平安,这是他最开心的事情。袁发旺告诉记者,有一次,他和另外几个队员正在街道上巡逻,突然听见在离他不远的地方有人喊“抓小偷”,闻声后袁发旺立即赶过去,看见一名年轻男子正在朝远方跑去,于是,他和另外几个队员从几个方向追赶堵截,最终将小偷送到了派出所,在抓小偷的过程中,他的身上有好几处被小偷打青、打肿,疼了好几天,但是一想到居民的财产安全得到了保障,他的心里就觉得很值。
对于更多的巡防队员来说,每天的巡防并不能碰见那么多惊心动魄的事情,可是走在社区的大街小巷中,要为居民“保驾护航”的事儿自然也就更小更碎了。梁全民是酒泉路街道的一名社区巡防员,他告诉记者,为了保证社区安全,他和他的巡防队员们每天早上6时多就开始巡查,一直到晚上12时。梁全民说:天热的时候,太阳四面都能晒到,巡查一圈回去后衣服基本上都湿透了,天冷的时候,穿两条毛裤,外面还加上护膝等,巡查的时候全身还是冻透了。尽管如此,他们从来没有对自己的巡防工作有一丝马虎。排查火灾隐患,巡查社区安全、帮助遇到困难的居民。对于梁全民来说,不管事大事小,他们始终尽心尽力保护社区,服务社区,这也让他们和社区群众成了一家人。有时遇到严寒酷暑,住在临街的市民和店主都会叫巡防队员进去喝口水或者暖暖手,但是他们却只是微笑着摇头,再顺便看看有没有事情发生,然后就默默地继续向另一个点走去。记者了解到,这些社区的巡防队员多属于义务性质,工资都不高。但是梁全民告诉记者,有时候晚上巡逻到一两点,看到别人家灯也关了,就知道这一天安全的过去了,就觉得很值,而且只要我们认真巡逻,辖区治安也会变得更好,老百姓也把咱当做一家人,心里感觉暖暖的。
构筑平安大网
市民踊跃争当“治安志愿者”
六大巡防网络形成的“大巡防”模式,构筑了整个社会的平安大网。在这张“大网”之中,各个分网都充分尽职尽责,发挥自身的力量。让我们再分别系统的来看看这些“网络”:街面巡逻防护网,建立起巡警和交警、派出所民警多警种参与,街道专业巡防队、保安等群防力量协同配合的巡逻制,提高了街头见警率、管事率和现场查获率,提升社会面治安动态管控能力;社区安全防控网,通过组建街道专业巡防队,建立以巡防队和楼院长为主的管理机制,构建起街面与楼院无缝隙防控网络;内部单位防控网,通过建立“单位负责、政府监管”防控体制,形成人防和物防、技防相结合的防范系统;居民院落防控网,通过实施封闭看护措施,建立专门的保安力量,切实加强物业小区、单位楼院的安全巡查;社会面视频监控网,通过整合区域内现有视频探头资源,搭建区街社三级视频监控平台,实现对社会面网上全天候巡逻;虚拟社会防控网,即全面加强网络安全监管力度,完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大大提高了对网络舆情的引导、防范和处置等综合控制能力。“大巡防”以“抱团”的形式,分别发挥邻里守望功能,全市治安状况明显好转,捷报频传。“就像大脑指挥各个器官一样,精确而高效”。兰州酒泉路街道“大巡防”工作的一位负责人向记者打个比方说道。
记者了解到,在兰州市“大巡防”把群防群治的理念广为传播并取得实效。很多企业也自愿的加入到了这个体系,他们让自己出钱聘来的保安到外面去巡逻,这些企业都认为治安环境的改善靠的是整体而非局部,保安出门巡逻或者多巡查100米,归根结底还是为企业自身的安全服务。而在兰州各个街头、出租车上你都会看到“平安兰州”的宣传标语。在每天人口聚集的皋兰路和张掖路夜市,一些网友通过微博也加入到了治安志愿者的队伍之中。他们从18岁到50岁不等,身份各异,有普通工人,有个体户,有老板,也有公务员。每天在人最多时,联合辖区民警、巡防员,主动巡防夜市的治安情况。志愿者徐子微说,维护社会治安不只是公安部门一家的责任,而要靠大家来参与,大家都有义务,只是社会分工不同而已。
“现在走在街上,即使是背街小巷,我们的安全感也比从前提升了许多。”这是“大巡防”体系实施以来,很多市民由衷发出的心声,而伴随着“大巡防”模式在兰州市更多街道社区的深化进行,兰州市的公共安全防控真正实现了无缝隙、全覆盖,平安兰州的建设正在大踏步地向前迈进着。
新闻推荐
【本报讯】15日,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对兰州市几家医疗机构进行了专项检查,以确保广大市民在春节期间的就医质量和安全,让全市人民度过一个欢乐祥和、健康愉快的春节。检查组首先来到普瑞眼科医院,检查...
临夏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夏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