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兰州,那一城的美
□汪彩明
走过这么多城市,从上海到广州,从重庆到义乌,从来都觉得只有兰州的美,才绽放于我心,久盛不衰。
那年考试失利,只身背着行囊与兰州结缘。中山路68号是我的第一个落脚点,离中山桥只有几步之遥。城市的夜晚灯火阑珊,倒影在黄河水里五彩斑斓,如梦如幻。独自站在护栏边,看滨河路上人来人往。那景况对于一个初涉城市的农村打工者来说,极尽华美,不由心生萧萧寂寞。
梳理好长长的粗黑的发辫,每天穿梭行走在人潮之中。为了省去两毛钱的公交费,常常选择步行至工作地:白银路闵家桥100号。经过城市的大街小巷,电影院、公交站、菜市场……
西关什字,亚欧商厦正在开挖地基,用网丝围着,每次经过都要瞄上几眼。十字路口那位老奶奶,花着一张脸行乞,有钱的时候,我总会给她两毛钱或者更多。
那年的我初出茅庐,写一些文字,读一点书籍,略带忧伤。偶尔有文字见于报端,也为收到的几块钱稿费绽开笑颜。喜欢去黄河边看潺潺流水淹没时光,喜欢独来独往。有的时候难得休假一天,就选择芦苇草最密集的地方,坐定,一本书,一瓶水,一个馒头,从清晨到黄昏,从日出到日落,生命是如此安静、美好、意味深长。河水中央的小岛,丛草深处,有几只飞鸟惊起,野鸭探头,似在询问。河水慢慢地涨潮了,没过脚丫。凉凉的,细风来过。
父亲从老家来看我。带着他去五泉山看佛,去白塔山看塔文,那些燕子、青草和树木,都还记得我青春青鲜的模样吧?山门前的留影,早就把父亲永远地留在了我的身边,尽管他已经埋到地下多年。
亚欧商厦建成的那年,下了一场好大的雪,足有半尺来厚。我是个怕冷的人,寒风一吹,身体冰凉渗骨。一个人走向了我,给我爱和温暖,承诺要相守一生,这是何其幸运的事情。走在滨河路上,走在黄河母亲的雕塑前,走向广场去喂鸽子,走在一条长长的人生路上……我不再孤零零的一个人。那些感人的细节至今想起来,温馨、温暖,铭刻于心。深情厚谊,只有以一生来报答了。
兰州的夜市有好几处,西站和皋兰路都有,最繁华、最具规模的要算永昌路的夜市了。商品齐全,五颜六色,服装、鞋帽、饰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当然吸引我眼球的,除了书摊还是书摊。每月只几十元的工资,几乎都买了书。有《红楼梦》、有旧的《三国志》、没了封面的《上下五千年》《张爱玲文集》等。顾城、叶赛宁、歌德、海子,一群诗人都是我在那个时期熟识的。
我一直都热爱着历史,热爱着诗歌,趋于偏执。淘书,便是我自始至终从未改变的乐趣。
晨起,街道的空气中飘浮着牛肉面的香味,你看那每一位食客,有的在店里吃,一碗面就一瓣大蒜;有的蹲在店铺门口吃,估计是里间没位置了,三三两两,吃得满头大汗,吃得风生水起。不论去哪个城市,尽管都挂着“正宗兰州牛肉面”的招牌,却很难吃出兰州牛肉面的那个味儿来。一碗牛肉面,面要拉得均匀,蒜苗、香菜、辣椒、牛肉丁,一样也不能少,汤清、面筋道才够味。在这南方的城市,每餐大米饭的日子真难熬,想起兰州牛肉面来,忍不住地要咽一咽口水。
说起吃来,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手抓羊肉、烤全羊、羊肉尕面片等也是兰州的名吃。酿皮子、灰豆子、甜醅子、烤红薯、临夏大饼、麻辣烫……各色小吃,各种滋味,飨尔吃货们的口福,只要有足够的银子。吃罢了那就去黄河边吧,船上有茶座,约上三五好友,在夜晚的河风吹拂下喝茶、谈心,于星光交辉、万家灯火的夜景中,收获一打诗意。从西关什字往西,是文化宫,位于小西湖附近。里面也有茶园,可以一边看戏一边喝茶,休闲,惬意,享受曲艺文化带给你的一种魅力和底蕴。兰州的茶水一般都用瓷质盖碗来沏,味清香,甘甜、微苦,内容颇丰,有枸杞、桂圆、冰糖等,清热解暑,润肺养生。
这座城市里的园林景点也颇为丰富,雁滩公园,西湖公园,兰山公园,西固的水上公园,黄河风情线……一条古代的丝绸之路上,地域文化,风土人情,兰州自古以来都是独一无二的!黄河穿城而过,两岸青山碧翠,一座黄河铁桥,见证着兰州的沧桑巨变。
而今的兰州城,张掖路步行街上,再也找不到当年几个女孩子曾合租过的小巷小屋;旧大路口,再也找不到那位卖卤肉的憨厚大叔……忽然一种失落感莫名袭来,却很快被霓虹夜景淹没,闪烁迷离的城市,着时尚衣装的靓丽女子款款行过,高层楼宇拔地而起,俨然大都市的街景,再也找不见当年那个清纯穷酸的女子记忆中的影子。
兰州的美,一篇简短的文字怎么能够容纳得下呢?
新闻推荐
临夏州提升空气质量监测水平本报临夏讯(民族日报记者马健)今年以来,临夏州环境保护监测站采取“1+5”监测指控措施和精细化管理措施,为大气污染防治和治污减排工作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监测数据,有效...
临夏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夏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