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新闻 临夏县新闻 康乐新闻 广河新闻 永靖新闻 和政新闻 东乡族新闻 积石山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临夏州 > 临夏新闻 > 正文

挖掘深邃内涵 打造旅游品牌 传播文化价值——崆峒文化研讨会专家学者发言摘登

来源:平凉日报 2016-01-06 18:08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刘英娜整理

崆峒山下逢盛会,泾水河畔聚群贤。2015年12月26日,平凉崆峒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举行崆峒文化研讨会,邀请国内文化旅游界知名专家和权威人士,就崆峒文化挖掘、传承、弘扬及文化旅游产业长远发展进行了专题研讨,并对有关项目规划深入探讨,提出了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为崆峒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指点迷津、启迪思维。现将部分专家学者的精彩发言摘录刊发。

黄天军(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投融资中心副主任、北京著名策划人):旅游品牌的建设要注重三个方面。一是品牌的精神,二是品牌的承诺,三是品牌的形象。品牌的精神,就是要对崆峒山的道源文化、养生文化进行重新定位;品牌的承诺,就是要对目标人群做清晰的许可;品牌的形象,就是通过科学的手段把这个品牌传播出去。明确的定位,清晰的利益都是为了科学的传播品牌。比如青城山的精神定位“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两句话就把它的地方特色说的非常明确。所以说要构建一个旅游品牌,就需要明确资深的定位和独特的品牌精神。

对于崆峒文化的价值开发,首先要确定它有哪些第一性和惟一性,崆峒山有很宝贵的第一性或惟一性没有被挖掘出来,黄帝问道的惟一性,历史上第一场棋局等,在营销方面放大崆峒山所拥有的惟一性和独占性,就可以使更多的人来学习了解。第二,以崆峒武术为纽带,架起平凉和世界的桥梁,开展国际性的活动,建议通过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开展城市一对一活动,展开平凉和世界任何一个城市负责人的对话,把崆峒的美景,崆峒的资源,崆峒的人文,快速的传播到全世界。第三,成立崆峒文化保护基金,以实际行动来传播崆峒文化,保护崆峒文化,将获得的资金来反哺到这里,再用于崆峒文化的发展和价值提升。第四,用展会经济带动城市发展,其实我们知道广州的发展和广交会密不可分,深圳的发展和深圳的文博会密不可分等等,崆峒有那么多第一的资源,可以围绕崆峒养生文化,举办中国养生文化博览会,做中国养生文化的高端论坛,以高端会议的形式,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以会议营销,给旅游文化发展插上一双翅膀,提供一个助推器。第五,把崆峒武术的资源植入到80后90后网络游戏、手机游戏里面,通过这样的形式,不花很多钱,可以快速的培植品牌的粉丝。

赵建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促进会会长):崆峒文化品牌的打造,一要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平凉的优势很多,丰富的旅游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条件、优惠的政策支持,根据这些优势可以确定好我们的目标定位。二要讲好一个故事,要讲崆峒山的故事,崆峒山是道教第一山,黄帝问道广成子,是崆峒特有的文化资源,要打造道教名山,就要打造广成子。第三要打造一张名片,可以探索突破,不局限于崆峒山,打破地域限制,按照大景区建设规划,更大范围打造新的名片。

杜佰鸿(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紫霄宫武当文化传播中心理事长):崆峒山有深厚的道教文化资源、佛教文化资源、武术文化资源、养生文化资源,单就武术这一项讲,崆峒山有这么好的资源,就要想办法吸引更多人来这里旅游、学习、问道。2008年《问道武当》上演,武当山门票收入超出上年度50%,服务业的收入翻了三倍,崆峒山也应该引以为鉴。

花舞影(崆峒派武术第十一代掌派人):崆峒武术和崆峒派武术不完全一样,崆峒派武术是崆峒武术的一部分,崆峒派武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内容丰富。崆峒派武术有飞龙门、追魂门、夺命门、醉门、神拳门、花架门、奇兵门和玄空太极门等八个掌派,花架门是最高一门。崆峒派第一代掌派人飞虹子吸收敦煌等地的舞蹈,形成崆峒派重要的高深武功体系“花架门”,到此初步完成了崆峒派武学的整体架构。后来飞虹子在崆峒山修炼多年,使得崆峒派武术既包含道教武术,又有佛教武术。目前,日本已经有崆峒派弟子4000多人,希望有机会与中国的武林朋友多多交流。

理英(甘肃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兰州佛教协会会长):崆峒山是一个道、佛文化和谐共存的名山,要发展崆峒山的文化,首先要进行定位。结合佛教、道教、文化的发展,提三点建议:第一让崆峒山的每一个寺院、道观能够充分的发挥服务社会,造福人群的社会功能。寺院、道观有传播教育的功能、美化环境的功能,有维护生态平衡的功能,还有指引信众、教化一方的功能、有保存传统文化,抚慰人心和稳定社会的功能。第二希望能够呵护每一个寺院的教职人员。教职人员起到接引信众,服务社会、净化人心的作用。很多的人到崆峒山来找某个道长,找妙林法师,这是一个宗教的感召力,也是教职人员的感召力,如果说一个宫观、寺院没有了这样的人,就仅能起到一个祭祀作用。所以我建议管委会要呵护和调动我们每一个宫观、寺院主要教职人员的这种引领作用,以扩大佛教、道教对社会的影响力。第三鼓励和支持进行佛教、道教的交流活动。可以鼓励和支持寺庙和宫观里面的教职人员走出去,学习和传播崆峒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扩大崆峒山佛教、道教的文化影响力。

高顺有(甘肃联合大学两课部教授):崆峒山作为三教合一的名山,要弘扬崆峒文化,就要抓住崆峒文化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点,对崆峒文化本身进行一次深层次的研讨和交流,利用崆峒文化深厚的底蕴,来做好平凉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因为只有开放和包容,我们才能发展。对崆峒文化的研究,要突出每一个资源的特色。发展旅游,必须找出地方差异性,包括文化的差异性,以满足旅游者求新、求知、求乐、求美的心理。

彭金山(西北师大文学院院长、教授):崆峒已经成为一个品牌,作为一个品牌就应该有它特定的文化内涵,因此探讨研究崆峒文化,挖掘它的内涵,发挥其在当代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意义重大。崆峒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是在长期的历史建构中逐渐形成的,今天我们研究崆峒文化,首先就是一个文化定位问题。要搞清楚崆峒文化的产生,发展,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辨析崆峒文化的内涵。崆峒文化是一种复合性的文化,就崆峒山来说它就有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除了道教的宫观还有佛教的塔院、三教洞,所以崆峒文化它可以进行纯学术的研究,但更重要的是要提炼发掘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价值。第二,研究崆峒文化应该有长远的眼光。崆峒文化的影响远远已经超出了地域之外,比如说黄帝问道、崆峒武术、民俗文化都有典型的文化内涵。崆峒文化它是一个包容的、有多重内涵的概念,所以研究崆峒文化应有开放的眼光,包容的胸襟。第三,要用动态视觉。从黄帝问道于广成子到秦始皇汉武帝登临崆峒,再到隋末唐初修建的明慧禅院,明代韩王重兴道教,崆峒山道教香火袅袅一直延续到现代,崆峒文化它一直是处在一种动态的、演变的过程中,在演变中不断得到丰富。我们在研究崆峒文化的时候必须要有动态的眼光,用动态的文化视角考察、思考崆峒文化的形成过程。第四,要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崆峒文化是一个特定历史的产物,是多种文化、因素合理作用的结果。第五,崆峒文化的内涵是多重的,包括人文、自由、开放、包容,要用历史与现实互观互证的方法来研究。

程金城(兰州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首先,对崆峒文化的定位,还需要深入的探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崆峒文化如何传承创新,下一步怎么走,就是重新定位的问题,要制定可操作性的方案。二是要有位置的概念。我们处于丝绸之路黄金地段,我们要借助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及一带一路建设的优惠政策创新崆峒文化。三是以克服我们的短板来寻求我们的发展空间。平凉旅游业主要受季节影响,旺季应接不暇,淡季冷冷清清,那么怎么样去克服它,这个问题是值得去研究的,可以借鉴临夏和政建设的滑雪场项目。

杨占明(陇东学院体育学院院长):对崆峒武术的产业开发,第一是建立一个崆峒疗养区。这个疗养区里面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一个是崆峒武术的保健,入住的老年人可以学习简单的套路,锻炼身体;二是中医养生保健,借助平凉中医研究的力量和成果来开发出适合中老年人保健的一套服务体系。三是饮食养生。四是在崆峒山建立一个崆峒历史文化园区。把平凉市历史上的文化名人的简介放在园区里供青少年学习,同时渗透武术文化,可以在园区里面建一个类似“天下武人”的文化景点,把平凉的旅游文化浓缩在园区里面,建成一个区域旅游文化的集结点。

刘永明(兰州大学敦煌研究所副教授):要做好崆峒文化,旅游文化,就要抓住最根本的文化内涵,黄帝问道已经成为存在的历史事实。但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对事物的认识就会从多方面考虑,包括真实性、存在性。所以,我们要从文化的角度去挖掘,提高这种说服力,就要做好学术论证。从思想、治国、治身、养生方面下功夫进行挖掘,要结合大量的历史考察和文献资料,把它置于一个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下、置于道家思想的大背景下以及整个王朝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如果在学术上没有充分的说服力,挖掘内涵就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贾来生(天水师范学院教授):崆峒文化的宣传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开高规格的大会,例如2015年10月20日川大的文化研讨会议,邀请了全球300多个专家,规格之高,影响力之大可想而知,建议我们在经济能够负担的条件下可以考虑开高规格的会议。第二、请大学的教授等著名作家围绕崆峒文化出版系列丛书,在丛书的封皮上冠名,再造影响力。第三、扩大媒体和网络宣传,在现代的多媒体、互联网时代,拍一些纪录片、电影、电视剧,增加我们影响力。第四、引入市场化运作,要引进企业家的大投资进行纵深宣传。

杨立志(甘肃崆峒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三点建议,第一,尽快保护已研究出的成果。包括景点的来历和介绍,名人、民间传说故事、剧本等,这些手稿目前都存于崆峒文化研究会成员手中,建议尽快的整理和保护它,以便进一步深化研究。第二,将我们已经形成的成果、传说、故事、名人、或者景点的来历、出处融于景点之中,让游人带着故事去游览。第三,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将崆峒的民间剧本故事等编排成画册或者书籍,拍成影视作品。

李恒达(平凉崆峒山管理局武术馆馆长):几点建议:一是充分认识崆峒武术的理论研究在崆峒武术发展中的导向作用,建议崆峒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和崆峒山管理局牵头,建立一支专业和业余的崆峒武术文化研究队伍,从事崆峒武术文化理论的研究,把崆峒武术作为一个高层次理论进行研究。二是把崆峒武术的传承当做一件大事来抓。崆峒武术的发展离不开传承,而传承离不开教育。应该不断变革教育形式和内容,建立有科学体系的正规教育,在崆峒武术拳剑套路里选择一些精品进入教程,在崆峒区的部分学校把它传承下去。三是不失时机地对崆峒武术的精华遗粹进行挖掘整理。目前,崆峒武术的整理和挖掘还处在冷冻期,崆峒武术是崆峒文化中的瑰宝和不可多得的文化旅游资源之一,要用改革开放的思路、全新的认识、发展的眼光重新认识崆峒武术,实施对崆峒武术的整理挖掘和开发工作,通过专门的人力、财力,对其精髓进行保护性地挖掘和整理,使崆峒武术真正达到看自有书、讲自有源、练自有拳。

李军伟(平凉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崆峒文化涵盖了历史文化、包括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儒教文化、武术文化、地源文化等,建议能否围绕广成子题材、围绕三教合一的题材,找亮点,找突破口,创作音乐剧、歌剧或者是电视连续剧,在电视上、网络上播出。通过这些手段,把崆峒文化宣传出去,把崆峒山宣传出去。另外崆峒山艺术团的演出,文化内涵太少,可以围绕崆峒文化编排一些文艺节目,请当地的艺术家创作一些接地气的节目。

李宗旭(甘肃省道教协会副会长、市道教协会副会长):崆峒山是道源圣地,可以崆峒的道源为主题,弘扬道儒佛文化主题,建议在香山建立以道教建筑为主的文化展示区。另外建议拍摄一部电视连续剧,题材以原63师杨静元创作的《崆峒传奇》为主,以增强崆峒文化的宣传力。

马宇龙(平凉市文联党组成员):崆峒文化,崆峒旅游的发展建设的最终目的、最高境界,我觉得应该是看崆峒山不是崆峒山,看泾河水不是泾河水,因为天下所有的景点,物质构成和物质外形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他独特的人文内涵。所以,要把崆峒山建成一种人文的崆峒山,那如何实现这种转变呢?我觉得我们应该重视文学艺术产品对崆峒山的作用,艺术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植入性的、长久的、深远的,一个艺术作品对地域景点的影响是无量的。建议:一是旅游文化主管部门应该加强与文联及下属9个协会的联系,加强合作,携起手来,共同把崆峒旅游这个品牌打出去。二是多组织些全国的知名作家、艺术家来平凉开展采风活动。用他们的笔和镜头来演绎创造异样的崆峒,带动本土作家的创作,创造含有崆峒元素的作品。三是调动本地作家的积极性,也可以成立崆峒山作家基地,通过基地来团结和领导本土的文艺工作者,多开展一些含有崆峒元素的作品,通过创作、评奖、征文、书籍出版等丰富的活动,来塑造不一样的崆峒。

释妙林(甘肃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平凉市佛教协会会长、崆峒山法轮禅寺住持):就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提出以下想法。一是增加投入,开发宗教文化旅游,必须重建、扩建或改建宗教圣地。目前崆峒山多处历史上固有的佛寺旧址尚未恢复原貌,现有建筑在风格上与景区内古朴典雅的宗教建筑格格不入,造成整个景区的走样。二是开发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时应遵循生态化原则,要注重宗教文化与周边自然景观的融合,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与原有的自然景观和建筑风格相协调。三是在宗教文化资源的开发中保护宗教功能,严格遵守佛教修持仪规,保护佛教的意境和风格,防止因游客过多而损害文物和影响佛教文化传承。四是建立利益分享机制,开发佛教文化旅游资源,要在旅游的决策、开发、规划、管理、监督等过程中,兼顾各方利益。五是深度挖掘崆峒山武术文化旅游资源,将崆峒武术文化与崆峒山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结合起来挖掘与开发,是我们值得重视的一个优势,前几年举办的崆峒武术邀请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是打造崆峒山景区武术文化品牌比较成功的尝试。六是抢抓政策机遇,“一带一路”构想提出要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如何抓住机遇,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有所作为,发挥积极作用是我们政府部门和宗教界面临的新课题。七是重视发展佛教宗教庆典活动开发,教外游客对于佛教庆典活动比较感兴趣,而且参与积极性也比较高,通过开展和举办佛法和庆典活动可以增加佛教旅游的吸引力。八是加大对导游人员的培训,增加其宗教文化知识。

茹坚(平凉市政协调研员):建议香山的开发建设要保护优先,崆峒山景色优美,宗教文化底蕴深厚,香山自然资源的利用,不能破坏山体岩石,不要人工造景,要有意境,在搞旅游开发建设的时候,要保持其原有的自然特色,最好不要建宾馆,香山能不能搞建筑,值得商榷,要建最好建到下面去,不要破坏原始自然景观。

仇非(崆峒区原政协副主席、一级作家):崆峒山顶的建筑已经够多,需要的是精雕细刻。规划新的建设项目,可以考虑在山下,从历史上来说,崆峒山是个很神秘的地方,加上古人对风水的研究,不适宜再建。

新闻推荐

抓好基层党委主体责任落实着力整治重点领域突出问题

【本报讯】11月26日下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虞海燕主持召开部分县乡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座谈会,对部分县区、部门和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进行集体约谈,研究部署基层党委落实主体...

临夏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夏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挖掘深邃内涵 打造旅游品牌 传播文化价值——崆峒文化研讨会专家学者发言摘登)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