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由甘肃省卫健委、甘肃省地病办、甘肃省疾控中心主办,州卫健委、州地病办承办,临夏市人民政府协办的以“科学补碘益智,健康扶贫利民”为主题的第26个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甘肃省主会场宣传活动,在临夏市红园广场举办。活动现场州地方病防治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积极宣传以碘缺乏病为主的地方病防治知识,提高群众防病意识,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临夏州历史上是地方病高发区,也是全省重病区。多年来,地方病防治工作持续推进,取得长足进步。但是,由于历史“欠账大”,与国家、省上要求相比,临夏州地方病防治工作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
对此,记者结合此次宣传活动主题,采访了甘肃省疾控中心地方病预防控制所所长王燕玲。碘缺乏病及危害
王燕玲介绍,碘缺乏病(IDD)是由于人类生存环境缺少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碘所造成的一组地球化学性疾病。由于病区土壤、水源、植物中碘元素含量很低,造成当地居民摄取的碘不能满足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引起一系列损害的综合征。碘缺乏病除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两种典型表现外,最主要的是影响儿童智力和体格发育迟滞或永久障碍。此外,碘缺乏还增加了死胎、流产和先天畸形的发生率。碘缺乏最主要的受害者是妇女和儿童,是造成智力缺陷的诸多原因中最常见的因素,是影响人类优生优育及人口素质最广泛、最实质的问题。碘缺乏的危害不单纯是一个病的问题,而且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一个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
碘缺乏病的现状
临夏州是甘肃省最严重的碘缺乏病流行区之一,自1995年起开始实施了全民食盐加碘,预防碘缺乏病。王燕玲说,据调查结果提示,临夏地区重点人群碘营养明显不足,儿童的智力和生长发育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影响了当地社会发展,属于碘缺乏病高危地区和碘缺乏病防治难点和重点地区。省、州两级高度重视临夏州碘缺乏病防治工作,自2006年后,通过引进项目,加强综合防治措施,在全州建立了包括防治体系、监测体系、碘盐销售和监督网络、应急机制、健康教育及碘缺乏病政策保障体系在内的“临夏州碘缺乏病持续控制机制”,有效推动了临夏州碘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的落实,重点人群碘营养得到了快速有效的改善,儿童生长发育状况显著改善,碘缺乏病病情得到控制。
碘缺乏病的预防
王燕玲说,近年来,随着盐业专营体制的取消及防治力度的减弱,临夏州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出现了一定的下滑,非碘盐抬头,要继续做好当地的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巩固和提高已往的成果,保障群众适宜的碘营养水平,主要有以下几个措施。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对碘缺乏病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政治站位,抢抓“地方病防治三年攻坚”历史机遇,做好碘缺乏病防治工作。
二是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多部门综合防控作用,推动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深入开展。
三是加强防治人员培训,提升防治队伍的专业素质。
四是进一步提高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做好人群碘营养及居民户碘盐监测工作。
五是要充分发挥学校健康教育主阵地作用,通过进学校、进家庭、进机关、进基层,深入推进碘缺乏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
六是做好碘缺乏病现症病人信息化管理和救助工作。七是加强盐业市场管理,保障合格碘盐供应。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马玉兴)5月13日,由甘肃省足球协会、州体育局指导,临夏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主办,临夏市足球协会承办的第一届“牡丹...
临夏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夏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