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珊珊 通讯员 刘坤鑫
6月30日上午,在兰陵县会宝岭铁矿矿区,一场市级非煤矿山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拉开序幕。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产安全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这场演练不仅是对临沂市、县专业救援力量的一次大练兵、大检验,也是临沂市第十五个“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重要内容。“临沂市非煤矿山危险主要来自地下开采的铁矿、金矿、石膏矿等非煤矿山和四等以上的尾矿库,事故类型有透水、火灾、冒顶坍塌和尾矿库溃坝等。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市安监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此次模拟演练的事故情景是:临沂会宝岭铁矿有限公司尾矿库因受强降雨影响,山洪暴发,因排水管涵堵塞,存在局部漫坝、溃坝险情。企业在及时上报事故信息的同时,按照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措施展开先期抢险。
上午10点,演练开始。尾矿库值班人员发现尾矿库水位上涨,有漫坝、溃坝险情后,马上向矿上汇报,矿上立即启动尾矿库现场处置方案。公司董事长张海涛赶到现场指挥部,技术专家们立即研究处置方案。此时,各救援小组、应急车辆迅速集合,接受命令,立即准备疏通排水管涵,另一组对副坝北端坝体进行加高加固。
但在抢险行动开展10分钟后,管涵疏通工作遇到困难,水位持续上升。此时,张海涛立即向县安监局汇报情况请求支援。县安监局立即向县政府和市安监局进行汇报。
10时35分,兰陵县安监局局长宋元增向县政府建议启动县级应急救援预案,获得通过。县政府组织力量参加救援工作,安装大功率水泵排水,但主坝排渗管泄漏,有可能出现溃坝险情,威胁下游村民安全,可能将引发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县指挥部决定向市政府请求援助。
市安监局在接到求援后,立即向市政府报告启动市级应急救援预案。市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单位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并成立现场指挥部。其中,指挥部下设现场指挥、抢险救援、技术专家、警戒保卫、医疗救护、新闻宣传、后勤保障等7个组。
在现场,抢险救援组到达尾矿区,组织全部救援力量,迅速疏通管道,加高加固坝体,全力控制险情。与此同时,市、县公安局调集120名民警、20辆警车赶到现场,在尾矿库周围路口设置3处警戒带,在周围村庄设置4处警戒带,并联合村委组织村民尽快撤离。市卫计委调集的4辆救护车及16名医护人员也赶到现场。
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其它矿施工队立即增援,各抢险救援队积极开展工作,艰苦作战,在副坝上铺塑编布,装、撑、扛、垛沙袋,打桩、连铁丝,加高加固坝体。同时,主坝抢险队更是利用铲车、挖掘机等大型机械在塌坑周围回填尾砂封堵。周围村庄的270户、607人全部撤离完毕。
11点半,各救援小组圆满完成任务,副坝坝体加固,主坝塌坑得到有效封堵,尾矿库水位持续下降,险情已经解除。此后,指挥部召开会议,安排有关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展开事故调查,并向社会公布险情和救援情况,同时,要求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事发单位生产自救和恢复工作。
此时,室外气温已高达34摄氏度。在这整整90分钟里,参加演练的所有成员都已汗流浃背,但仍坚守各自岗位。
对临沂市这场非煤矿山应急救援演练,省安监局副局长赵卫东给予高度评价,“此次演练组织有序,行动迅速,场景真实,效果良好。对这次演练取得圆满成功表示祝贺。”赵卫东说。近年来,临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完善制度、夯实基础、严格监管、广泛宣传,安全生产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们要高度重视事故防范和应急工作,做到居安思危、有备无患。”临沂市领导要求,要及时总结此次应急演练的实战经验,举一反三,不断提升,切实做好应急救援工作,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大美新”临沂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张九龙在兰陵县城西北部、文峰山东麓,坐落着鄫国故城遗址。鄫国是个不起眼的小国,从故城遗址面积推测,整个国家方圆不过百里。进入春秋以后,这个历史悠久的小国倒霉事不断,...
兰陵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陵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