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位于荆善安居小区南门附近的王冬康复按摩中心,推开玻璃门映入眼帘的便是几本排列整齐的荣誉证书,叠好的备用床单整齐地码放在干净的按摩床一角,让人感觉整个房间很整洁。
中心的主人名叫王冬。他4岁那年因病失明,直到30多岁一直跟父母生活,成了邻居眼中的“废人”。2003年,他的命运出现了转折,在我市残联的帮助下学习了按摩技术,练就了一身精湛的按摩技艺。2006年,他开办了属于自己的康复按摩中心。
2009年的一天,一个陌生电话打到了王冬的手机上。对方原来是我市级索镇一位30多岁的杨姓青年,他是通过听广播得知王冬联系方式的,他也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一直都跟随父母生活,而且父母也都已年迈。得知了王冬的事迹后,杨某很受启发,他也想通过学习按摩来改变自己的生活。就这样,他找到了王冬。王冬了解他的情况后,非常同情他,并最终下定决心想帮一帮这位和自己有一样经历的人。为了方便学习,杨某在离按摩中心不远的地方租了个房子。王冬和妻子吴玲每天都接送他去按摩中心学习按摩技术,风雨无阻。一年后,杨某的按摩技术也很精湛了,王冬就帮他找工作,并最终在临沂一家按摩中心找到了适合他的工作,管吃管住每个月能拿1300块左右的工资。现在杨某还经常和王冬联系,他说,王冬是他一辈子都忘不了的人。王冬先后免费教出了四个徒弟,现在他们都有了固定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有时王冬的朋友问他:“都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你那些徒弟抢了你的饭碗怎么办啊?”王冬摇摇头说:“这个问题可不能这样想,社会给了我工作,政府给了我荣誉,我有这个责任和义务去帮助更多的残疾人,让他们能够靠自己的双手挣钱吃饭。”
2011年是王冬开康复按摩中心的第6个年头。在采访结束后,王冬深情地说,残联的帮助是他人生的转折点,社会上好心人的帮助,让他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虽然他自己解决了温饱问题,过上了幸福生活,但是还有很多残疾人没有找到生活的出路,他想把爱心的火把传递,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如果有残疾人想学按摩技术,可以和他联系。
图为王冬在为顾客按摩。
记者颜素珍 摄
新闻推荐
健全班子 提升能力 强化服务大坞镇筑强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堡垒”
...
临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