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天气,走在我们村的道路上,却没有一点烦躁之意,微风吹来,树叶哗哗作响,拂去一身的疲惫。成排的房舍,整齐的街巷,一改昔日破破烂烂的模样。这是创建文明生态村的结晶。
现在,市委、政府响亮地提出了“建美丽家园,创文明乡村”的号召,上合政策,下顺民心,我们坚决响应并付诸行动。我们大坞镇石楼村总人口860人,220户,原来村庄没有规划,乱七八糟,下雨天村内积水严重,村民怨声载道。近年来,按照创建生态文明村的要求,我们充分利用优惠政策,积极行动起来,按照“上级补一点、村里拿一点、在外工作的支援一点”的方式,筹集资金50多万元,把全村的大街小巷进行了硬化和绿化,挖通了下水道,使排水畅通无阻。工作中,我们采取“工程招标、村委管理、党员群众监督”的模式。以老党员、老干部和部分群众代表为骨干的矛盾协调组积极发挥作用,没有发生任何纠纷。
心底无私天地宽。当干部的只要心系群众,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为民办事,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就能为群众办好事。我们借助市政府和大坞镇的优惠政策,在全村的各个路口安装了太阳能灯,这些灯节能又环保,备受群众欢迎。同年,我们采取“镇里补点、村里拿点、群众出点”的办法,创建了沼气池示范村。村里的一位老大爷笑着向邻居说:“光沼气池每年省的钱就够我吃盐打油的了,还是党的政策好啊!”
做好农村工作,干部是关键。为培养干部的自律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价值观,村两委先后带领村干部到江阴党校学习,到临沂等地参观,学习先进经验。学习回来后,我们认真挖掘传统手工业,做好服务文章,增加农民收入。石楼村是多年的生产制造蜡烛的传统村,但由于缺乏管理没能够形成规模,没有真正把蜡烛这个牌子打出去。为此,我们村干部商议,先后派专人到各地跑市场,解除了专业户卖蜡难的后顾之忧。
硬件建设好比是人的外衣,思想建设就是人的灵魂,形神合一才是建设美丽乡村的至高要求。为了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我们投资数万元在村北建设了农民文化体育广场,新建办公大楼一座,还购买了科技等方面的书籍,建起了农民书屋。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开展“建美丽家园,创文明乡村”活动,让文明之花开遍田野。
新闻推荐
...
临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