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匆匆,光阴荏苒。十年前边秋论坛里的我们怀揣希望告别青涩,而今正月十二再聚首邀请您的到来,带着成熟与理智,不为唏嘘和感叹,是为感谢,为友情;为幸福回忆,为温馨相聚,更为美好未来和那曾经的缘份。
咖啡越磨越香,情谊越聚越浓。到时候,你我共剪西窗烛,却话边秋今日颜。让我们看看这十年来彼此的变化。也许有的人已经从冷傲公主变成家庭主妇;有的人已经开始展翅高飞;有的人不再过刀口漫步的日子而走进了围城;有的人不再周游列国而开始扎根滕州;有的人已经挥不起那温柔一刀。有太多的也许需要我们在正月十二见面时彼此告知。
边秋的故事三天三夜说不完,每每提起,绵远悠长。
边秋论坛始于何时?这个要慢慢的道来。1999年滕州日报社建立了电子版网站,同时申请了一个免费留言板,作为互动。当时滕州接触网络的人还不是很多,留言板上只是寥寥无几的几个人,有滕州本地的,也有在外的滕州人,就这少数的几个人天天在上面留言,回复,不易乐乎,大家亲密无间的如同一家人。
当时留言板里活跃着一批在外的滕州人,有在新加坡上学的,有在深圳就业的,有在北京打工的……他们在家乡的论坛里寻找到了让心灵停靠的港湾,是那份对家乡的依恋,是那份浓浓的思乡之情,让他们在这个小小的免费论坛里安营扎寨。后来网络上好多免费的服务都停止了,我们的免费留言板在那时也被中止了。为了和这些朋友们能够保持下去联系,我在QQ上请教那些会做论坛技术的朋友,摸索着,求助着,硬是整出了一个简易的论坛,并申请购买了虚拟空间,那时才算有了真正的论坛。非常感谢一个在临沂安家的滕州网友,他非常热心的帮我修补了一些论坛程序,使论坛程序得以正常运行。原来留言板的网友们又重新来到了新的“家园”,大家都无比兴奋,纷纷提出要给论坛取个名字。名字起了一大堆,让人眼晕。当时一个叫桑椹的网友站了出来,告诉我他最喜欢的一句诗: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他说,叫边秋论坛吧。我莫名地就对这四个字感觉亲切,大呼一声:好,就这样定了,取名边秋论坛。边秋论坛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虽然当时也有好多网友提出了异议,但是都被我以版主的名义“镇压”了下去。
边秋论坛叫出来以后,注册的会员也渐渐地多了起来,虽说多了起来,但离“人气”两个字还相差十万八千里。我一直坚持着一点,那就是,要把这个论坛打造成一个温馨的家园,而不是一个单单的只为追求人气而没有内涵的论坛。边秋论坛的繁荣是那几个“重量级”人物的加入,他们的贴子无不成为一种精神的享受,他们的才气吸引了众多的粉丝。他们一群人就像一个核心,引导着论坛一步步地发展。所以,在2004年的某一天,我忽然萌发了一个念头,要把这些精美的贴子以实物的形式保存下来。工作之余,我把论坛上有收藏价值的帖子拷贝下来,自己排版、设计、制作成了一本杂志样的小册子,取名《边秋文集》,并印制了二十本留给网友当纪念。若干年后,在边秋关闭的那些日子里,这本文集成了好多边秋网友的珍爱之物。
边秋论坛不知不觉出名了,得到的关注也多了起来。由于技术力量薄弱,论坛时时被黑也成了家常便饭,再加上一些外部环境的影响,边秋论坛关闭了。虽然边秋的一些朋友在生活中依然时时相见,甚至成了好朋友,但是每每提起边秋还是唏嘘不已,无比惋惜。
2012年1月,边秋论坛归来了。在这里要特别感谢网友东东,是他为我们保留下来了边秋论坛的原始数据,让我们能够再重新拾起那些留在脑海深处的记忆。
边秋论坛的发展壮大,同时也需要许多新鲜血液注入进来,我们诚挚的邀请您,和我们一起,让边秋日渐成熟,让我们一起度过这个美好的日子,让边秋的话题永不停止……
新闻推荐
...
临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