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新闻 蒙阴新闻 莒南新闻 平邑新闻 费县新闻 兰陵新闻 沂水新闻 郯城新闻 沂南新闻 临沭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临沂市 > 临沂新闻 > 正文

振笔写黎元 妙墨润乾坤,振笔写黎元 妙墨润乾坤

来源:德州日报 2011-12-04 17:33   https://www.yybnet.net/

李振坤 1952年生,德州宁津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美术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省美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执委,长期从事中国画人物画创作。其代表作品《韩五》、《红高粱》、《久远的音符》、《巴康一家》、《欢腾的唐古拉》、《马球图》等15件作品分别曾参加第六、七、八届全国美展、首届全国人物画展、建党八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二十九届奥林匹克美术大会等国家及省级大展并获奖,并被国家学术机构收藏。曾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并有作品曾唯一代表山东省入选文化部、中国美协举办的出国巡展。

在行外人士眼中,他是高深莫测、深居简出的 “独行侠”;在业内人士眼中,他是特立独行、不可思议的画坛怪才、奇人;在亲人眼中,他是苦心孤诣、痴迷画艺的“苦行僧”。

其实,他的“怪”“固执”“寡言”,只是表象——那不是真正的李振坤。古往今来,知人最难。而要了解一个艺术家,走进其丰富、深邃的心灵世界,更是难上加难。故而艺术家都是孤独的,大艺术家更是孤独。八大山人、梵高、卢梭、李白、曹雪芹……概莫能外。只有遇到真正的知音时,他的心灵才会敞开——你才会看清其真面目。

李振坤,就是这样一位造诣精深、心境孤独的艺术家,也是一位真纯无凿的性情中人。当他敞开心扉时,你会看到一个真正艺术家的风采:神采飞扬,妙语连珠,纵横古今,辩同河泻……

“这对我是一个艰巨的考验”

不久前,李振坤的中国画人物画《铁流》——“山东人民支援淮海战役前线”入选山东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选题。这是德州文化艺术界的一大成果。

但凡美术界人士,都深知该工程的分量:自2010年8月,由省文化厅、财政厅担纲,联合实施为期3年的山东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期间,集中省内外顶级实力派画家,创作一批优秀美术作品,并将被2013年竣工的山东省美术馆新馆作为国家精品永久收藏。

这对美术家而言,是一次实力的较量!

短短两个月,组委会共收到全省及全国山东籍画家创作草图470件、草稿749件。期间,共经过3次草稿,4轮筛选,最后确定了国、油、版、雕4个画种72件作品入选。

竞争是残酷的!3次草稿,为的是察看艺术功底。为避免外来非艺术因素的干扰,做到公平、公正,把真正的精品选出来,在最后一轮评选中,组委会特别邀请了京、沪两地的画坛大家,担当终评委。

李振坤从容不迫,一路过关斩将,顺利入选。对此结果,他毫不感到意外。

“曾经沧海难为水”。作品入选的背后,只有李振坤自己知晓——他其实早已唐僧取经一般,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

话题还得回到2006年。当时,由中宣部、文化部、财政部主办,国家画院协办,面向全国出台了《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实施办法》。作品题材是1840年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入选作品共100幅(件)。

此文一下,国内美术家无不跃跃欲试。国家有关机构“点将式”地圈定了100名全国著名画家,同时在全国自由投稿的范围里,又圈定了李振坤等30位实力派艺术家,列入备选。

遵从文化部领导建议,李振坤接下了“淮海战役”题材。

级别高、要求严、时间紧,他深感压力巨大。

先跑素材,找感觉。先后到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临沂博物馆、孟良崮革命纪念馆、北京军事博物馆……一路下来,搜集了大量资料,光照片就拍了几千张。徐州的纪念馆尤其令他震撼:真实历史照片、高科技声像仿真场景模拟,500多万人“支前”的浩大场面,极具冲击力、震撼力。看到这些,他有些“胆怯”了:“无论采用何种视觉语言和手段,要在有限的尺幅内,表现出五六百万‘支前\’大军……注定是荒唐的! ”

李振坤再次陷入了痛苦的思索。他辗转彷徨,夜不成寐。还未动笔,人已被折磨得几近崩溃。

然而,必须完成,必须突破!

他细细回顾参观时的艺术感觉。最大的印象,就是人民战争“支前”气势如同“铜墙铁壁”——他要表现的,不正是这种“可意会而难言传”的精神吗?

思路既定,他就开始埋头工作。从宏观到细部,无不精心构思、反复推敲,自我要求极为苛刻。一口气干了3个月,草图画了不计其数,几乎调动了他所有的文化积累、艺术积累、情感积累和学术积累。

关上门,两耳不闻窗外事,自己跟自己较劲——这是空前的自我折磨、自我煎熬,也是艺术上真正的突围、蜕变和升华!

最终,他完成了比较满意的初稿。

然而,自古好事多磨,英雄多难。在2009年第三季度鸣金收官的全国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里,中国画种的40幅作品中,13幅作品因质量等原因被拒绝收藏。此事件社会反响强烈,业内外品评不一,直接干扰了30名备选画作的收藏程序与进度。至此,李振坤的“淮海战役”又无奈停工。

最终,经过“炼狱”煎熬,走过“千山万水”的他,于2010年9月接到了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通知。

李振坤的入选,没有任何悬念。

这恰恰应了那句老话——苦心人,天不负!

“我天生是为画画来到这世上的”

李振坤的成功不是偶然的。 “天才+勤奋”在他身上表现得十分明显。

众所周知,搞艺术,才气、灵气、悟性等很关键。李振坤无师自通走上绘画道路,可见他的天赋、才气非同一般。他自己也坦承:自己仿佛天生就是为画画来到这世上的。

李振坤的才华在美术界得到一致公认。中国美术出版社总编、著名美术批评家程大利这样称赞李振坤:“他没经过学院的培养,拜传统为师、生活为师、当代诸家为师、社会为师,这就够了,照样能造就一个大家。没有上过学而成为大家的,为数不多。为什么呢?此路艰苦,多是荆棘,全是野路、乱路、无路之路。振坤先生能走出来,可喜可贺。 ”

虽如此,但李振坤从不以才自居。他更信赖自己的勤奋、探索和思考。曾经,作为连环画画家,他在长达10多年里,一气推出三四十本连环画。其线条驱遣、造型构图能力,极为娴熟——铸就了中国画所需的深湛功力。

上世纪80年代,连环画时代结束,画家们大都转向了国画领域。李振坤也是如此。但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被连环画的布局框住,而是放开心胸和笔墨,以潇洒多变的线条语言、水墨语境、造型手法抒情写意。他这种转变,令国内同行感到不可思议。著名画家孔维克说:“一般画连环画的人,转成大画,十分罕见。李振坤却成功地做到了。 ”

然而,成如容易却艰辛。人物画,刻画的是人物,承载的却是文化和历史。在李振坤看来,“画人物画是很累的……要想将人画得逼真、形似,并不难。难的是做到‘神驰\’,更难的是让画本身有文化内涵,有人文关注。这就要求一个画家必须有丰富的生活积累、深厚的文化素养。 ”

为做到“神驰”,使画作富于文化内涵,每创作一幅作品,李振坤都要做大量准备工作——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实地采访。对他而言,每创作一幅人物画,都是痛苦的涅磐过程。他始终在不断地否定自我,又不断地发展自我。因此,其作品构图简洁,飘逸传神,意境深邃,内涵丰富,表现的人物往往厚重而丰富,富于灵性、禅味和“鬼气”,深得传统文化之“三味”。孔维克这样评价李振坤:“大量的临摹、累牍的研究,使他对传统文化精髓有了较深刻的理解,从而悟出笔墨的玄道、文化的禅机。他对艺术的理解也由造型的把握和线条的提炼等形而下的操作,提升到精神的感悟、哲学的追问等形而上的境界! ”

由于李振坤绘画风格上的大胆突破与创新,以及对作品人物内心的关照,对社会、历史、文化的深度关注与思考,加之情感真挚、风格鲜明,独立潮流之外,其作品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这也最终使他成为蜚声国内的中国画人物画大家!

“这辈子,重要的是要给后人留下文化价值”

2003年,李振坤个人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

在李振坤个人美术作品研讨会上,好评如潮:

程大利说:“陕西出了个郭全忠、李世南,山东出了个李振坤! ”

著名美术评论家刘龙庭说:“李振坤堪称山东最好的画家。在孔孟之乡,能像振坤这么挥毫,这么正统的水墨天地,尤其可贵。 ”

杨力舟说:“李振坤把生活感觉、人物造型和笔墨形式的艺术意趣巧妙融合,自然天成,‘立万象于胸中,传千祀于毫翰\’其天资与勤学俱佳,前途无量! ”

……

面对如潮称赞,李振坤并没被冲昏头脑。他更重视的是倾听人们的批评。他要的是发现不足、完善自我。

从北京回来,李振坤杜门谢客、潜心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办?

他认为,自己由多年的连环画转向中国画,基本是顺利的。但是,受个性喜欢“放”的影响,如今缺乏一点严谨。他现在应该“收”,应该“往回走”“往深处走”。

由此,李振坤的思想逐渐深入到“中国画的标准是什么”“中国画的笔墨语言问题 ”“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问题”“如何合理借鉴西方造型艺术的问题”等重要学术领域。他认为,只有把这些问题理清,才能更好地“向前走”。

李振坤认为,目前整个国画领域存在很多问题,而人物画问题尤多。最显著的,就是很多人物画,不是靠极富内涵的书法用线来刻画与造型,而是用画明暗素描的手法“抠”出来。有甚者,将照片的光影直接搬到脸上去……

“底蕴深厚的中国文化是包容性的,所以中国画的线条也同样承载了万千变化的丰富与内涵,是中华民族的大智慧。有思想和责任的艺术家应该超智慧地把握和驾驭它,从而充分发挥东方艺术的大美! ”李振坤深有感触地说,“中国画作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画种,有其固有的文脉。中国画人物画主要以线来造型——因此必须、只能从提炼线条上下功夫。舍此就不是中国画。就像国粹京剧一样,必须遵循‘唱念做打\’等约定程式。京剧如果不按程式,弄成西洋歌剧,还叫京剧吗?……”

李振坤认为:艺术必须有标准,艺术家必须有原则。一个人如果不能坚守品格,必然会被时间淘汰。因此,他呼吁,中国画必须回归传统,必须姓“中”。

由此,李振坤走到了中国画人物画学术理论的最高端。事实上,目前国内像他这样坚守艺术理想的画家,凤毛麟角。许多人急功近利,忙于卖画,根本无心做学问,无心考虑这种深层次、根本性的重大学术理论问题。只有李振坤,凭着一股强烈的艺术使命感,走到了专业学术的最前沿。为此,他10多年无心卖画——付出、损失了太多太多。

“当然,我也得到了很多。 ”李振坤说,“有这个学术积累和没这个学术积累,是大不一样的。 ”在两次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他融入了自己的学术思想,引起画坛大家们的惊叹。

闭门修炼,无暇世情。作为德州文化艺术界的精英和翘楚,李振坤从不回避难题,从不违心顺从,而是听心灵召唤,坚定信仰、坚守自我、坚持本真,力求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因而在艺术道路上越走越远。他坦言:“能够走到这一步,有所收获并创作出自己满意的作品,其实是很幸福的! ”

这些年,李振坤心里一直想画一画德州:“不这样,我良心上过不去”。目前,他除准备即将出版的3部个人画集外,正搜集关于运河文化等素材,下一步打算重点表现德州本土文化,画一个“鲁北平原系列”……

“一个画家,应用手中的笔来阐释他的使命与责任。 ”他发自肺腑地说,“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还是要给后人留下点真东西。这才是我最看重的。而非金钱、名声等身外之物。 ”

人生莫过于两个点:画品、人品。在人生和艺术的道路上,李振坤跑得有些累,但却也“炼狱”了人生,收获了品格。

我们坚信,下一步他一定会做得更好!

□本报记者 孙玉海 纪晓 井璐 王志伟

新闻推荐

德州学院高标准向“大学”迈进,德州学院高标准向“大学”迈进

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将“德州学院尽快升格为德州大学”列入德州市重点发展计划。 2月25日,在德州学院2012年度工作会议上,院党委书记李保海围绕“建设德州大学”的目标,提出了2012年创建山东省应...

临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振笔写黎元 妙墨润乾坤,振笔写黎元 妙墨润乾坤)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