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评选中刷票,是对公平和规则的公然践踏。但近年来,明目张胆的刷票行为却在各种评选中屡见不鲜。深圳市开展“警队里的五朵金花”评选活动,部分民警竟然开警车上街收购报纸;山东临沂某学校为了在所谓的“双十佳”评选活动中胜出,竟然要求每位学生上学都要带一份刊登选票的报纸,否则不准入校;江西宜春市宜春学院发布通知,称市委宣传部要求师生员工为“感动中国”候选人刷票;浙江一所小学选大队委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网上投票,竞选者为了拉票绞尽脑汁、花样百出,有的甚至动用了海外关系。结果当选者独揽7万多票,而这个学校总共才有1100多名学生……在弄虚作假歪风的不断侵蚀之下,“诚信”日益成了稀缺资源,许多看似名头骇人、“严肃认真”的评选活动最终沦为笑谈。
现在那些千奇百怪的评选,有几个不是“漏洞百出”?千万别当真。就拿此次“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奖”的评选来说吧,主办方提供网络投票、短信投票、邮寄投票三种投票方式,其中网络投票要求填写身份证号码;短信投票每条资费1元,每个号码每天限投20票。短信投票要收钱,有没有借机敛财的嫌疑?做出每天短信投票数的限制,不过是遮遮羞罢了。至于要求填写身份证号码的网络投票,看起来很正规,但有人发现:“用假身份证也可以的。反正每个身份证号每天投一次。我估计投了不下300票。其中乱编了好多身份证号和名字。”评选的组织方对投票环节缺乏最基本的监管,是考虑不周,还是故意“放水”?
与以往众多“刷票”事件有所不同,这回有的地方直接动用了行政权力。换言之,教育局长“刷票”是权力在“叫春”。很显然,某些或许并不权威的“滥评选”,在一些官员眼里成了“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为了达到目的他们不惜使用一切手段,包括弄虚作假。官员们为搞定一个小小的评选尚且公然滥用职权,其背后折射出的畸形的权力观和政绩观发人深省。不知道这些教育局长们,平时怎么好意思要求老师和学生们“讲诚信”?
不过这也没啥不好。拉票、刷票,攫取荣誉和政治资本才是目标。别人都“刷”,你不“刷”是你傻。大家都在拼了老命“刷”,竞争也很激烈,想要名列前茅,那是相当地不容易,没几把“刷子”是绝对不行的。既要有高人一等的“刷票”技术,又要善于利用权力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或许还要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做后盾。窃以为,“刷票”水平高低也是能力的体现,对那些通过“刷票”脱颖而出的教育局长,不妨授予“全国刷票改革创新奖”的荣誉。
新闻推荐
YMG记者王轶通讯员王建姜敏积在黄务做小买卖的临沂市男子邢某,平时在黄务做小生意。从前天傍晚和老乡一起喝了酒,一直喝到了凌晨2点多,起身后感觉头昏脑涨的...
临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