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城市竞争的重要载体
记者 刘伟
“滕州现代服务业已实现翻番增长的速度。去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83.2亿元,较2002年的52.4亿元增长540%,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到39%,是紧随工业产业之后的第二大产业类型。”日前,市旅游和服务业发展局局长钟向荣的话句句铿锵。
由“名不见经传”的经济后进市,到2011年全市GDP首次突破700亿元大关,再到今年上半年GDP总量跃居全省县级城市首位……十年来,我市在经济社会飞跃发展的同时,现代服务业也正从内往外发生着裂变与融合,为我市经济转型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古为“三国五邑之地”、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滕州,历史悠久、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发展服务业的基础得天独厚。然而,一段时期以来,盲目和缺乏管理的发展方式一度让我市服务业陷入困境:引以为傲的“滕州货”无人问津,有经营经验的个体老板大量出走,选择去临沂、邹城等周边地区做生意。
“那时,批发市场的‘降温\’,牵连到许多行业,在城区投资做生意让人望而却步。市场不景气,生意人的意见很大。”在翔宇儿童用品批发城做生意的刘希浩回忆说。
2002年,我市三次产业比重为15.7:47:3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为48.7亿元。服务业综合优势没有得到发挥,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发展的瓶颈。
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的战略目标。把现代服务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心这一理念的提出,为我市服务业振兴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不论是从今年年初召开的党代会、“两会”,还是市委、市政府实施的全域城镇化和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等一系列举动,都向人们传达了一个强烈信号——滕州在继续做大做强工业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同时,将进一步发展现代服务业,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升水平,逐步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吻合、与城市化进程相协调、与市民需求相适应,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繁荣发达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现代服务业的异军突起提振了滕州人的信心和底气,其产业的连锁和辐射效应带动了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持续增加,满足了群众的消费需求。2011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地税税收总额16亿元,占地税税收总额的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28亿元,是2002年的4倍。今年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地税收入11亿元,增长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18亿元,增长16%。
行走在滕州城区,提起杏花村干杂海货市场,几乎每一位滕州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这个市场了不起,全国各地的干杂海货都要在这里定价,然后才发往全国各地……”
回顾十年来杏花村干杂海货市场的发展历程,市场负责人张军友感慨地说:“那时的市场刚刚起步,发展档次低、规模不大,经营品种较为单一。”奔着做大做强市场的目标,张军友一帮人不断扩大经营范围、规范管理方式,目前市场经营品种达2000余个,年交易额超过180亿元。
全国干杂海货产品的信息中心、交易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是杏花村干杂海货市场继续兴旺繁荣的筹码,而一个个专业化的市场集群和趋于完备的现代物流体系是一座城市竞争的重要载体。
“在当前经济发展环境日益严峻、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县域的竞争就是城市间的竞争”。基于此,我市在做大做强工业经济的同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了服务业专业化的发展理念,积极开发建设新市场,加快城区现有市场的改造、重组、合并、迁移,扩大市场影响力和辐射范围。在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着力打造物流产业集聚区,培育经营管理模式先进、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本土物流企业。
如今,董村花卉大世界、伦达国际商贸城、红星·美凯龙城市综合体、供销物流配送中心……一个个现代化的大市场和物流中心已遍布城区各处,繁荣着城市经济。 (下转A02版)
新闻推荐
...
临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