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石晶通讯员马海滨
摆放整齐的包装箱、缤纷多彩的扎花、款式多样的礼盒,在山东喜气洋洋喜庆用品有限公司的车间内,女性员工们正在认认真真工作,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在员工眼中,总经理陈其芸这位汶上大姐真不简单。从1999年初创企业,不仅连续多年坐稳全国婚庆用品行业第一的宝座,而且帮助1000多名农村留守妇女在家就业。
公司快速发展后,她不忘家门口的姐妹一起致富
早在1995年,陈其芸和丈夫靳双利一起辞职下海经商。商海里几年摸爬滚打,陈其芸将目标投向婚庆用品行业,1999年创建了山东喜气洋洋喜庆用品有限公司。毕业于艺术院校的陈其芸担负起总设计工作,兼具时尚、优雅、喜庆等元素的产品赢得不少消费者喜爱,但产品销量却一直上不去,靠微薄的收入,企业勉强维持运转。“当时,最困难的时候,我们天天出去跑市场。她怀孕了,距离预产期只有一个多月,还挺着大肚子坐汽车去临沂推销产品。”丈夫靳双利说起奋斗的岁月,心里满是对妻子的愧疚和疼爱。经历了失败的心酸,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2000年,陈其芸将产品交由郑州多个批发市场的批发商代为销售,销路迅速打开。很快,企业走上快速发展道路,在全国30多个省150多个市设立代理商,
并远销印度、俄罗斯、中东等国家。
为了实现家庭留守妇女就近就业,她去农户家里调研走访,了解到家庭留守妇女因在家里照看孩子和老人不能外出工作时,陈其芸做了一个大胆决定,将公司的生产经营模式进行改革,从公司生产转变为外加工生产,使留守妇女在家就能“上班”。陈其芸说:“我们有7个分厂,设计、质检、包装、仓储等工种工人需来车间上班,从事生产制作的员工就可以在家里干活,完成工作后将产品交回企业,统一按件结算。不管是拉花,还是胸花,主要都是靠手工制作,这样我们多招一些农村留守妇女、女下岗职工,让姐妹们一起致富。”
每月给员工父母发孝亲奖,以薪换心
在喜气洋洋公司的园区内,竖立着一幅大型宣传画,上面写着“2013年舞台已经搭起,等你来!香港旅游10名、学驾照3名……”人事企管部工作人员王辉告诉记者,这几天她正忙着办理护照,公司制定了优秀员工激励方案,这次4名优秀员工获得免费韩国旅游的机会,还有十几名员工获得了国内旅游的机会。这些靠打工为生的农村妇女们几乎从来没有外出旅游的经历,公司组织优秀员工出去旅游,开阔员工们的眼界,让农村妇女们不仅有钱挣,而且更懂得生活。
除了组织旅游,喜气洋洋公司还推出了多项人性化管理方式,用企业发展成果为员工做实事,让员工在公司找到家的感觉。王辉说:“其实,很多业绩突出的员工都可以得到公司奖励表彰。前年,陈经理通知去我家里开会,我们常到员工家里走访慰问,我也没在意。第二天,家门前铺了红地毯,停了一辆新汽车,我才知道陈经理奖励了我一辆汽车。”
企业与每位困难员工结成帮扶对子,员工都喜欢和这位可亲可敬的陈经理说话,把她当成最贴心的大姐。陈其芸也视员工的父母为自己的父母,每个月向员工发放孝亲奖。“我们为每一名员工的父母专门办了一张银行卡,不计入员工的工资,每月往卡上打100元钱,以‘薪\’换‘心\’,让员工们懂得孝敬、感恩。”企业发展了,陈其芸担负的社会责任也越来越重,向贫困母亲捐款、向上海忧郁症基金会捐助、向西部“母亲水窖”捐款……在未来3至5年内,喜气洋洋公司还将帮助5000名家庭留守妇女就业,让姐妹们共同致富。
陈其芸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2014年10月15日,浙江永康市石柱镇下里溪村庙会上,随着劲爆的音乐,卖羊肉串男子身戴一只大红色胸罩激情热舞搔首弄姿,还不时掏出胸罩内...
临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