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校园管理和办学水平,实现打造 “美丽幸福学校”的目标,市教育局制定出台《德州市美丽校园工程实施方案》,让师生拥有更适宜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为推进美丽幸福学校建设,近期,乐陵市、临邑县、平原县教育局由局长亲自带队,组织中小学校长到外地考察学习;宁津县教育局组织校长到兄弟县区参观考察;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局组织全区31所中小学校长召开美丽幸福学校现场观摩会,明年计划投资3000多万元,对中小学内部配套设备进行完善……
2013年6月初,德州市教育局提出了 “打造美丽幸福学校”的思路,目前,各县市区教育战线掀起了发展热潮,教育事业呈现出一派生机。
13亿资金全面改造校舍
自中小学校舍楼房化工程实施以来,全市投入近13亿元,改造不安全校舍45万平方米,新建楼房校舍110多万平方米,校舍楼房化率由原来的27%提高到62%,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取得成绩人人可见。
教学楼虽然建起来了,但配套设施还远远不够。道路的硬化、校园的绿化美化、育人氛围的改善等问题都属于美丽校园建设的一部分。学校教育环境与家长期盼还相差较远。所以,市教育局将打造美丽校园、优化育人环境作为重点工作突出来抓。
2013年10月,在市委、市政府建设幸福德州的总体思路下,市教育局经过4个多月深入基层调研,制定出台了《德州市美丽校园工程实施方案》,作为指导德州市美丽校园工程实施纲领性文件,将 “绿化、美化、硬化、净化、教育化、制度化”等内容进行了细致的规划,并制定了明确的奖惩措施。
“对于投资力度大、建设速度快、整体效果好的学校给予一定资金奖励,对创建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好的做法,也会及时推广。”德州市教育局基教科科长刘焕程介绍说,目前针对方案,各县市区已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落实方案,每个学校更是明确了具体落实措施和完成时间。
“影子培训”促校长提升
一个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校长的能力水平和事业心、责任心。因此,要做好 “美丽幸福学校”建设,就要将工作重点放到 “校长提升工程”上。
为促进 “美丽幸福学校”建设,加强对德州市中小学校长的指导,市教育局组织成立了由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和省学校文化研究院的6位专家和德州市近10位具有先进办学理念的校长组成的专家指导小组。 “我们先后开展了‘市首届中小学校长素质教育论坛\’‘美丽幸福学校建设校长培训会\’等一系列工作,对开拓校长视野、更新管理理念、培养改革精神、树立创新意识有极大帮助。 “刘焕程如是说。
不仅如此,还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提高德州市学校管理水平。市教育局先后组织人员奔赴临沂、潍坊和杭州等地,进行学习考察,选取当地示范学校作为培训基地。让德州市校长、教师分批出去挂职进行 “影子培训”,设身处地地去看、去学习、去感受外地名校的办学思路、理念及具体校务处理方式。并将适时进行德州市优秀校长、创新校长、名校长三级评选,以更好地促进全市教育事业发展。
最终目标是提升教育质量
美丽幸福校园建设最终目标要落实到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上。外地优秀学校的课程建设十分注重活动育人、文化育人。因此,在德州市,各级教育机构要改变 “教材即课程”的落后观念,建立大课程观和 “活动亦课程”的新教育观。
课程建设是素质教育的载体。各学校推进课程改革力度,形成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大教育观,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科学整合课程,积极研发校本课程,加快课堂教学改革力度,形成更加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课程体系和教育方式;他们力促社团建设,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各县市区组织一些活动的评比和展演,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例如: “六一”晚会、元旦联欢会以及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合唱节、演讲比赛、课本剧展演、徒步远足、成人仪式等活动。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因此,校园文化从构思设计到制作上都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为学生服务这一根本目的。
随着美丽幸福校园建设工程的稳步推进,市教育局相关责任人在多次走访、摸查本地实际情况基础上,提出了 “拔尖、托底、促中间”的工作措施,从而促进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在“美丽幸福学校”建设方面均衡发展。
“我们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到2015学年末, 80%学校达标; 2016学年末,实现全市美丽校园全覆盖,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刘焕程对此充满信心。
□本报记者石秀秀本报通讯员王亚南张轶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记者 郑东岩 通讯员 赵晶)4月23日,临沂市副市长侯晓滨率市政府考察团来德州市,考察水污染防治工作。副市长康志民陪同。康志民简要介绍了德州市水污染防治情况。他说,近年来德州市始终将生态...
临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