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2》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拍摄。4月18日晚,备受瞩目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以下简称《舌尖2》)登陆央视。时隔两年之后,这部人气美食纪录片正式回归。一贯风格的解说词、不变的配乐、相得益彰的旁白与画面、浓浓的人文情怀,《舌尖2》真正用镜头向食物背后的人物致敬。凭借精良的制作,纪录片一经播出就引发了全国观众的关注和热议。
网友热议:更应该叫《舌尖上的中国人》
随着“舌尖2”的开播,打开了我们对故乡食物的味觉记忆,作为具有代表性的食物,“山东煎饼”也华丽上榜啦!优美的沂蒙山区、朴实的乡音、古老的石磨…山东的吃货们,你的味觉和乡愁是不是被深深的挑逗了呢?
在节目播出前后,此片也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热议,有的观众评价道:“从人开始,叙事起兴,入眼观感,入心情感,美食成为背景,触动灵魂。”
节目播出中,网友不断表达着自己的理解:“《舌尖2》第一集和《舌尖1》相比美食显得不是那么主要了,突出的是人们的一种情感。”在第一集中,食物的采集者、生产者、加工转化者都是由人来完成,故事加深了以人为主的叙事习惯,让人看到更为丰沛的人文气息,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舌尖上的中国》似乎更应该叫做《舌尖上的中国人》。
不过,多数网友都表示:“总体不错,但是觉得故事略喧宾夺主,对食物的描述太匆忙了,让人来不及体会食物的美好就奔向下一站。”
除此之外,第一集《脚步》的食物也颇具特色,因为这些食物的地域特点,有网友表示,《舌尖2》开篇好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畔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内容涵盖:从西藏到福建美食尽收眼底
第二季第一集中的地域跨度甚广,它记录了“西藏的采蜂人,秦岭的麦客,湖北的独居老人,四川的养蜂夫妇,临沂的面香村落,东海的打渔夫妻,贵州的留守儿童,福建的华侨老人”,这些人物与食物的故事,的确十分感人。而第一集出现的“跳跳鱼”、“丝娃娃”、“山东煎饼”、“贵州鱼酱”,也让观众们记忆犹新。
据了解,《舌尖2》主创团队历时1年,走访150多个拍摄地点,行程40多万公里,足迹遍布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大部分地区,探访边远之地的野生食材、少数民族的传统烹饪,将食物跨越地区的交流融合纳入镜头。150多个人物,300余种美食,中国人在美食上的奇思妙想,智慧火花相互碰撞后形成的美食奇观,在《舌尖2》中可谓蔚为大观。
“《脚步》的定位是想反映人和食物的变迁。”这一集的导演李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解读道,“人类为了获得食物到远方去或者付出很辛勤的劳动,食物本身也会迁徙流动,这归根到底也和人类的迁徙分不开。”
在李勇看来,变迁只是表面上的含义,“更深一层的是,我们想表达一种乡愁,想说这是一个巨变的中国,大家步伐很快,为了得到更多也会失去很多,想体现这种意味。”
焦点关注:时下中国社会的突出问题
也许是中国最后一批麦客的马万全们,无法撼动机械化带来的职业末路,片中苍天、麦田、裤带面、吼秦腔的壮美画面,竟然让观者不自觉地将这些场景与《白鹿原》的语境联系起来,职业割麦人的绝唱让观众感动不已。麦客,是中国千百年传统文化的延续。
在广东打工的父母半年来只能在收割玉米的季节回家小住半个月,而这半个月,恰好是雷山鱼酱发酵成熟的时间,在即将离别时,一家人围在一起吃了一顿用鱼酱入菜的团圆饭,独自留守家中的小女孩李建英却黯然落泪,因为她没办法不让父母离开,临走前,她和哥哥为父母装了一坛鱼酱。候鸟打工族,是近年来中国人的巨变。
在《舌尖1》走红后,有人采访到其制片人,其中一位表示在播出前,他们曾对节目中隐含着的,对中国社会问题的揭示而感到担忧,而如今,《舌尖2》已无必要将借美食寓社会的野心隐藏,仅第一集中,就流露出对空巢老人问题、中国农村6100万的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它在记录下美食的同时,更将中国和国人的巨变用饮食串联,透着无奈与心酸。
正如结尾文案所述:“这是巨变的中国,人和食物比任何时候都走得更快。无论他们的脚步怎样匆忙,不管聚散和悲欢来得多么不由自主,总有一种味道以其特有的方式,每天三次在舌尖上提醒着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
拍摄艰辛:每集平均镜头数1500个
欣赏美食和动人的人物故事之外,该片的拍摄水准也令人关注。从播出来看,《舌尖2》还是延续了高清加浅景深的镜头风格,这让食物好像有了灵性,而且让人很有食欲;剪辑逻辑方面,依然是劳作在前,享受在后,非常符合观看感受。
据此前消息,《舌尖2》每集的平均镜头数量是1500个,几乎每2秒钟切换一个镜头。为从多个角度呈现美食,摄制团队采用了包括高空、水下、红外、显微、窥镜等拍摄设备。此外,剧组还研发了一种全自动微距拍摄设备,用于展现美食细节,使其更为生动诱人。
据悉,《舌尖2》第二集《心传》将于下周五(4月25日)晚九点登录央视一套,将展示中国人通过厨房传承的饮食文化基因。中国传统烹饪在手艺上无比神秘繁复,它的传承和流变往往以家族或师徒的形式承载。这种心口相传,延续了家的味道。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生活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新闻推荐
捷豹路虎汽车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称该款车没有问题。□记者鲁强段婷婷整理说起路虎揽胜极光车,消费者用的最多的词是“恐怖”。要么走在路上不动了,要么倒挡...
临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