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的韩烽
■韩烽和丈夫杜明于山东临沂东寺堡
□通讯员 韩兆文
“倭奴狂暴太无端,手把舆图掩泪看。莫道深闺少壮志,整装直欲扶狂澜”。这首诗出自一位年轻女子之手,当年她亲身经历了日寇要血洗马庄事件,受郭以恭的感召,她坚定了抗日救国的信念,几经辗转加入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队伍,转战南北,矢志不渝,成长为一位高度自觉的共产主义战士。
鬼子进村找“花姑娘” 郭以恭杀鬼子连夜出逃
受郭以恭影响
姑娘走上了抗日道路
“七七”事变后,日军沿津浦铁路向山东大举进攻,国民党军队一触即溃,日军很快推进到黄河北岸。不顾民族大义,韩复渠为保存实力,消极避战,竟闻风后撤,弃守黄河防线。12月23日夜,日寇自济阳的曲堤、王判间从容渡河,侵略者铁蹄践踏着邹平大地,梁邹故地顿时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此时的日军,凶焰万丈,穷凶极恶,烧杀抢掠,奸淫妇女,如入无人之境一般。
12月24日下午,有一个掉队的鬼子兵竟独自闯进了邹平城北的马庄西首。先前这个鬼子在肖镇作威作福,要吃要喝,早已经醉醺醺的。他骑了一头毛驴,踉踉跄跄进了马庄,醉眼朦胧中,一眼瞥见井台上有一个年轻女子的身影。这个家伙顿时兽性发作,心生邪念,忙不迭爬下驴背,喊着“花姑娘”如饿狗般扑过去。然而这个年轻姑娘却十分机警,倚仗对本村地形地貌十分熟悉,三转两转间便不见了踪影。鬼子岂肯罢休,哇哇怪叫,口中乱喊着“花姑娘”,开始挨家挨户砸门闹腾起来。小村顿失往日的祥和宁静,一时间鸡飞狗叫,村里人个个惊悚万状,家家不得安宁。不堪其扰的村民连忙找村里的保长,要求快想出个办法,打发这个突降的“灾星”。
保长无奈,便找来了村里的郭以恭。郭平常就是个十分豪爽的人,便立刻答应去敷衍鬼子。他到了鬼子面前,做出很谦恭的样子,因语言不通,他便用手势和鬼子比划起来。在他心里却始终抱定了一个信念:不管鬼子多么难缠,也不能做对不住马庄人的事情,绝不能眼睁睁地看着鬼子祸害咱马家庄的乡亲们。他耐着性子领着鬼子兵转来转去。当然,他叫开的人家,不是耄耋老翁,便是白发缺齿的老太婆。小鬼子后来终于明白过来,恼羞成怒,吱哇怪叫着操起刺刀向郭刺去。到了这个份上,郭以恭也便横下心来,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这个害人精无论无何是不能放他了!幸好他学过一点拳脚,在闪转腾挪间,瞅准空子便把鬼子扑倒在地上,双手死死地扼住其咽喉,终于把小鬼子掐死了。尸体怎么办?抬眼间胡同南头有眼水井,他把尸体投入井里,并压上了一扇石磨。自忖闯下了滔天大祸,暮色中他连夜躲进了山里姑姑家。
郭以恭的英雄壮举极大地感染了广大的邹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下,梁邹大地迅速燃起了抗日救国的熊熊烈火,自发、分散的抵抗外侮的行为,很快汇聚成自觉的、有组织的抗日洪流。仅仅两天之后,长山中学中共特别党小组便迅速发动了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上演了夜袭长山城,小清河伏击战及三官庙战斗等抗日活剧。长白山下,小清河两岸,到处回响起抗日杀敌的壮歌。
当年马庄西首那位机敏逃脱的年轻女子,她在邹平乡建师范教书时就曾写下过《闻“七七事变”感怀》的诗句:“倭奴狂暴太无端,手把舆图掩泪看。莫道深闺少壮志,整装直欲扶狂澜”。尔后,她亲身经历了日寇要血洗马庄的事件,更坚定了起抗日救国的信念。几经辗转,她加入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队伍,毅然改名为韩烽,成为邹平县抗日动员委员会的成员。193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八路军三支队为数不多的第一批英姿飒爽的女八路。后来她告别故乡,当过八路军山东纵队宣传员、政治部、宣传部、民运部、保卫部秘书,八路军115师保卫部侦查员。她弃家舍子,出生入死,跋山涉水,转战南北,矢志不渝,终于成为一个高度自觉的共产主义战士。
为了全村乡亲 郭以恭英勇就义
日军大队人马进县城后,清点人数发现少了一人,也曾派人循原路找寻,但却毫无踪影。曾与之同行的另一名鬼子后来想起,失踪者曾进入马庄。两天之后,大队日本鬼子开来了几辆满载汽油的汽车,气势汹汹包围了马庄,扬言交不出人就放火烧村,血洗村子,顷刻间恐怖笼罩了小村。
村里的保长急忙派人四下去寻找郭以恭。村人找到他以后,对郭说:“以恭啊,坏事了,你杀鬼子的事包不住了,日本人要血洗咱们全村呢,咱一村人的性命都压在你身上了,咋办呀!”
郭以恭听罢,他大义凛然地说:“我不能连累全村的父老乡亲,为了马庄村,我愿意给鬼子偿命”。二话不说便回来了。他义正言辞地对鬼子讲:“一人做事一人当,人是我杀的,没有大伙的事,要杀要剐由我来承担”。人们帮他找来梯子,他爬下井去把鬼子的尸体背了上来。就在这眼水井旁,凶残的敌人向他开枪了。郭以恭连中三枪,牺牲时毫无惧色,昂然而立,年仅40岁。
为了保全村子,几经周折,全村人又千方百计凑了一笔钱,总算打发了这件事。乡亲们满怀悲痛和深深的敬意把杀倭英雄安葬在村外。
烈士的壮举在邹平大地迅速流传开来。后来八路军抗日剧团曾经专门编演出话剧,葆扬其英勇壮举。解放后,马庄村民还编演了《杀敌英雄传》的现代戏,缅怀他的不朽功绩。《杀敌英雄传》在全县文艺汇演中曾荣获大奖。县委、县人委的领导都对郭以恭高度评价,称“郭以恭是邹平县抗日杀倭第一人”!
新闻推荐
新闻背景:据报道,“严格控制人口规模”的表述,首次出现在北京市委全会的决议中。北京提出人口2300万的“天花板”,其中一个主要依据是水资源严重短缺、承载力接近极限。这意味着留给外地人进北京...
临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