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春初春时节,天气好得出奇。回暖的气温吹开了花,吹绿了柳,美的春色怎能不吸引人们到野外寻静觅幽。于是周末带着父母驱车到临沂九间棚放松心情。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又经过曲曲弯弯的盘山路,终于来到了龙顶山上的九间棚。因为九间棚坐落在山上,村庄就是一个石头的世界,石房、石墙、石磨、石阶、石凳,古朴敦实,处处散发着乡村野趣。上得山来,已有微微的饿意。正巧一个挂着“山顶人家”牌子的门前摆着一个煎饼摊。临沂最经典的小吃:煎饼卷大葱。摊子的主人是一位手脚麻利的中年大嫂。一边往蒸地瓜窝头的地锅里添柴,一边招呼着生意:煎饼有白面的,有地瓜面的,野菜小豆腐,自家腌制的辣咸菜,自己动手,想卷多少菜都行,一个4元钱。
也许是饿了,也许是第一次煎饼卷大葱中加入菜豆腐,真真是香味入鼻,美味入口。我边吃边问:你这样做生意不会赔本吗?大嫂回答:不会的,都是自己田里收的,放心吃。你们城里人都很实在,没有不给钱就走的。我深深地被大嫂的质朴所感动。在城里,陌生人之间能像这样瞬间建立一种不疑的信任吗?
吃着香喷喷的煎饼,又给旁边一位老大爷攀谈起来。老大爷精神矍铄,除牙掉了外,耳不聋眼不花,很是健谈。给我们聊起九间棚的来历。
乾隆六年,他的先祖刘姓夫妇为避战乱逃到这儿。发现了阔30米、高3米、深10米的一个天然山洞。因为地处山上,又环山,相对安全,于是在山洞里安了家,过上简朴的男耕女织生活。虽然山路崎岖,物质贫乏,但刘姓夫妇以他们的勤劳和毅力生存下来。
随着人口的增加,山洞被隔为9间。所有的墙就地取材,都是山上的石头砌成。由于石头的大小不一,所以墙上尽是大大小小的缝隙。可以想象缺吃少穿的寒冬腊月应该是一年中最难捱的日子。就这样恶劣的环境,刘姓人家在此延续了200多年。
老人家是刘家第十代孙,在山洞里出生并生活了34年。直到1962年,才全部迁出山洞。今年已是米寿之年。家里添置了汽车,孙辈们大学毕业,在城里成家立业。家里年人均收入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100多元,增加到目前的2万多元。说到这儿老人的脸上洋溢着安详幸福的笑容。
为我们讲家庭史时老人的神情是自豪而知足的。我知道老人家自豪于先祖顽强坚韧的拼搏精神;知足于现在富足的生活与子孙的兴旺。
四面环绕的群山,清新无比的空气,天然绿色的食品,甜美甘冽的山泉,这些便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所需。想起周国平的一段话:人生的智慧就在于自觉限制对于外物的需要,过一种简朴的生活,以便不为物役,保持精神的自由。
200多年,在还没有开山铺路时,九间棚的村民只想避战乱而被迫定居于此,又因地理环境而被迫过着简单清贫的生活。他们可能不知道,恰恰是这种“被迫”让他们活出了真滋味。
新闻推荐
离家再远 想家的时候也要归家小时候,我们每天陪在父母身边,长大后,因为各种原因,我们离家在外。但是每次回家,我们都会在心底感叹,时间都...
临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