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新闻 蒙阴新闻 莒南新闻 平邑新闻 费县新闻 兰陵新闻 沂水新闻 郯城新闻 沂南新闻 临沭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临沂市 > 临沂新闻 > 正文

宝一村里“宝贝”多——市发改委驻村帮扶河口区义和镇宝一村工作纪实

来源:东营日报 2016-07-04 23:41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王俊杰

宝一村宝一村,却不是富庶之地。曾几何时,这个边陲老村,不仅少有值得一提的“宝贝”,而且发展落后于人。

路在何方?乘着新一轮下派帮扶的东风,去年7月,市发改委在此吹响了扶贫攻坚的号角——— 筹资1000万元建设屋顶光伏发电致富帮扶项目。

“咱村是全国分布式光伏安装量最大的村,可以说是‘中国光伏发电第一村\’!”6月中旬,当记者同市发改委驻村帮扶宝一村第一书记张秀忠走在这片滚烫的土地上时,他豪情满怀地说。

“帮扶是怎么帮的、怎么扶的?”“宝一村有啥‘宝贝\’?”围绕这些话题,记者同这位曾是军人的第一书记坐在村里林立的“屋顶发电站”下彻夜畅谈,酣畅的夏风里,村民在文化广场上轻轻起舞,屋顶上的太阳能电池板熠熠闪光,欢声笑语时时传来……

屋顶“种”上“摇钱树”

“老张,俺家‘发电站\’今天发了40度电,破纪录了!你家多少度?”

“啧啧,俺家‘发电站\’发的电也创了新高。”

……

老百姓口中的“发电站”就是市发改委的“屋顶光伏发电致富帮扶项目”。“以前挣多挣少得看天。现在屋顶上装了发电板,发电卖的钱自动转到卡上,好比开了个储蓄所啊!”60岁的宝一村村民王志如说。

“村里168户村民户户安装了发电设备,共计746千瓦。村集体单独安装了108千瓦的发电站。”张秀忠说,全村年发电可达百万度,年收益90多万元,户均年增收4500元,村集体收益15万元。

“让村子实现脱贫致富,不仅要修路建房,给老百姓送上‘金元宝\’,更要帮他们种上‘摇钱树\’。”市发改委主任曹明刚表示,下派帮扶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部署,是民生工程、连心工程,部门必须坚决拥护、全力落实,这是使命所在、宗旨要求。

正是由于思想统一、高度重视,市发改委的帮扶工作行动迅速、推进有力,通过实施发电项目,一举破解了群众脱贫致富难题。如今,宝一村家家屋顶有电站,户户上网去卖电,人人成了发电“小厂长”。

6月12日,记者在宝一村集体发电站看到,一场大雨过后,太阳能电池板显得格外干净,在和煦的阳光下,一块块大型发电板像一面面彩旗,承载着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期盼。

“光伏发电有高收益、周期长、绿色无污染三个特点。”张秀忠说,该发电项目建设周期短,建成后就能获取稳定收益,而且光伏设备技术成熟稳定,可靠性高,使用周期长达25年,不仅使用安全而且还具有免维护的特性,对群众来说省事又省力。

城里来了“急先锋”

“尚书记,你们村是喜事连连啊!”

去年7月12日上午,正在镇上开会的宝一村党支部书记尚英彬就听说市直部门驻村帮扶名单已经确定,负责宝一村的正是市发改委。

“市发改委是个大单位,能看上咱这小村吗?”“城里来了书记,好相处吗?”刚知道消息的尚英彬心里也有顾虑。

7月12日下午3点,张秀忠就扛着铺盖来到村里。下午3点到傍晚,张秀忠与同事崔健把村里转了一个遍。当天晚上,张秀忠就同村“两委”、村里党员进行座谈。“我们没想到张书记来的第一天晚上就开会,效率真高!”看着一脸实在的新书记,尚英彬的顾虑全没了。

尚英彬的顾虑是没了,但进村的第一晚,张秀忠却失眠了:宝一村位置偏远,产业单一,村内主要街道排水不畅……

怎么办?张秀忠想了又想,必须摸透情况,制定帮扶方案,通过项目建设带动村子发展。第二天天一亮,他就叫上尚英彬又在村里转起来,他挨家挨户了解情况,一转就是一天。

“走起路带风,说话办事利索,笑眯眯的眼睛格外亲切。”“有点工作狂,怕他身体受不了。”几位村民这样评价张秀忠。

经过深入调研思考,张秀忠发现,宝一村光照充足,很适合发展光伏太阳能发电项目,而且国家对此有补贴,每度电补4毛多。如果能并网发电,相当于村民有了“摇钱树”。

“咱这小村,能办成这大事吗?”“就算想办,钱哪里来?”当张秀忠把想法告诉村民时,不少村民犯起了嘀咕。

面对群众的期盼,张秀忠的确很急!“连着好几天,张书记屋里的灯一直亮到晚上一两点,是在干啥?”面对村民的疑问,尚英彬说道,经过“新老”书记的“连续作战”,村里的帮扶方案已经做好啦!

建设光伏发电项目的方案确定后,如何争取资金政策支持,是项目实施的关键。为争取支持,张秀忠成了有关部门单位的“常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眼看着筹集到的钱越来越多,张秀忠的心里更急了,他盼着项目能尽快并网发电、发挥效益。

心里牵挂着、梦里萦绕着、手里攥得紧,张秀忠的全部精力都用在了项目建设上。

这位“急先锋”,在照顾家庭上却不那么“急”,半个月不回家成了常态。驻村期间,张秀忠无数次因为大家而疏远小家……

今年3月份,发电项目开工建设。如今,项目已并网发电,穷乡僻壤的老百姓捧上了“铁饭碗”。

“永不撤走”的工作队

“我老家是临沂农村的,不能回老家作贡献,就在这里扎根搞建设,宝一村就是我第二个老家。”

张秀忠心里清楚,下派帮扶只有两年,但宝一村的面貌不是几年就能改变的。如何打造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队,成了张秀忠的心事。

针对村里传统种植产业单一的情况,张秀忠联系农业专家到村里会诊把脉,组织村民外出考察,鼓励同事“海归”博士崔健发挥优势,积极谋划村里的产业发展。在张秀忠的带动下,多家高校院所专家学者与村里建立联系,纷纷表示有兴趣到宝一村进行农业技术考察研发。

“小崔,马上‘七一\’了,我想组织村里党员外出学习一下,去哪里合适?”

“尚书记,咱村民装的太阳能发电板要注意维护,我打算办个培训班,咋样?”

……

一人力量总有限,集体力量大。在张秀忠的影响下,村里致富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百姓生活越来越好。

“水利沟渠变了样,农田修了生产路,屋顶装上太阳能,新建了村卫生室,村庄道路进行了设计绿化,房台、街道也正在改造,变化是全方位的。”今年37岁的村民王芳在镇上开了店,因为村里条件越来越好,就没在镇上买房。

“外村的老乡来找我,村里变化太大,都认不清路了。”对于村里正在进行的房台及街道改造,64岁的村民吕振奎赞不绝口,他家门前的小土路也已被列入改造计划,为他圆了几十年的一个愿望。

……

村里的点滴变化,无不凝结着第一书记的心血。

新安装的健身器,是张秀忠自己联系车辆运来安装的;改造中的村水渠里,有张秀忠滴落的汗水;村里的每寸土地,他都走过;村里鸡毛蒜皮的事,都成了他的心头事……

宝一村有啥“宝贝”,有“摇钱树”,有“急先锋”,有工作队,最宝贵的还是一份浓浓的帮扶鱼水情、亲民爱民情,这“宝贝”,千金不换,永葆青春!

 

新闻推荐

国脚篇李金羽调戏自己国家的球队这样的话也可以出现在

国脚篇:@李金羽:调戏自己国家的球队,这样的话也可以出现在报纸上。其实比足球丢人的事太多了。@肇俊哲:落井下石的人,有些人横着是嘴,竖过来?@魏群:做人要厚...

临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宝一村里“宝贝”多——市发改委驻村帮扶河口区义和镇宝一村工作纪实)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