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纪伟
“思政课是净化学生人生观、抚慰学生灵魂的重要课堂。应当让这堂课富有爱意,又栩栩如生。”在临沂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孙海英看来,赋予思政课爱的内涵,是思政课教师教学最不能缺少的要素。
对于孙海英教授来说,这种爱是对课堂的爱,是对学科的爱,是对学生的爱,是对职业的爱。四位一体,缺一不可。孙海英工作30年来一直情系思政课堂教育讲台,用“四爱”深刻诠释自己的坚守。同时,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工作室,也在她的带领下,取得了突出成绩,把《沂蒙文化与沂蒙精神》建设成了特色鲜明的精品课程和品牌课程,使思政课变成了栩栩如生的灵魂课堂。
孙海英深信,学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教师的学识应该是既有学术高度又具个性特色。为上好思政课,她力学笃行,致力于沂蒙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研究和实践,获批教育部择优推广计划项目。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的“沂蒙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全方位立体化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2018年1月获得第八届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其《沂蒙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已形成精品课程和品牌优势;她敢于创新,开展“红色文化和沂蒙精神教育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有机结合”的内容创新和“慕课新模式与传统课堂优势互补”的形式创新的探索,已取得重要突破。
孙海英充分发挥教师真信、真情、真见的主导作用。她对师德的诠释没有惊天动地的大手笔,全是一件件小事、一处处细节和一个个侧面的践行。她深知平凡小事往往彰显着态度和风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孙海英老师是山东省首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工作室负责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6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她是临沂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优秀教学团队和校本思想政治理论课《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曾获山东省、临沂市直“三八红旗手”,临沂大学“十佳师德标兵”“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十佳最美教师”等荣誉称号,入围山东省最美教师200名候选人名单,多次获得市厅级社科成果奖。
新闻推荐
孟庆斌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 研究2020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送审稿)》等事项
本报6月11日讯(临报融媒记者王永超)今天上午,市委副书记、市长孟庆斌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2020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送...
临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