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青松翠柏的密林中,安葬着一位视死如归的巾帼英雄陈若克和她出生不到20天的女儿。
陈若克,原名陈玉兰,1919年出生于上海,祖籍广东顺德,1936年8月23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党派陈若克去武汉工作,因接头关系有误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她决定北上延安,寻找党组织。在延安期间,陈若克与朱瑞结婚。从此夫妻二人携手战斗在华北和山东的抗日前线。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陈若克随朱瑞到山东工作,历任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组织科副科长、科长,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妇委会委员,山东省临时参议会驻会议员,山东省妇女救国联合会常务委员、执行委员。她积极参与领导山东各界群众开展抗日武装斗争。1941年11月7日,陈若克拖着即将临产的身体随机关参加反击日、伪军大“扫荡”,战斗中不幸被俘。
被捕2天后,陈若克在狱中产下一个女婴。日军将母女2人押往沂水宪兵司令部。马夫把遍体鳞伤、虚弱不堪的陈若克横放在马背上,把她的手脚用绳子拴在马鞍上,把女婴装进一条马料袋子里。出生不久的孩子被马草扎得拼命啼哭,哭得嗓子都哑了。就这样,母女俩在马背上颠簸了一百多里路。
到了沂水城,日军宪兵队队长亲自提审陈若克,但一无所获。恼羞成怒的日军对陈若克动了大刑,还是无济于事,敌人只好换了一种方法对付陈若克。陈若克没有奶水,日军就把一瓶牛奶送到牢里。她把牛奶瓶摔在地上,说:“要杀就杀,要砍就砍,少来这一套。”
11月26日,陈若克从容走向敌人的刑场。临刑前,陈若克艰难地揽过孩子,咬破自己的手指,把流着血的手指送到女儿的小嘴里,说:“孩子,你来到世上,没有吃妈妈一口奶,就要和妈妈一起离开这个世界,你就吸一口妈妈的血吧。”说着,她把手指上的血滴进孩子的嘴里。
残忍的敌人向陈若克母女举起了刺刀,日军在她和孩子身上连捅27刀。牺牲时,陈若克年仅22岁,她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不到20天。
12月中旬,陈若克的遗体被秘密运到沂南县东辛庄,“沂蒙母亲”王换于流着眼泪为陈若克做了寿衣,并隐蔽地将其安葬在村东自家的黄土地里。全国解放后,沂蒙人民为永远纪念这位“威武不屈”的抗日女英雄,把陈若克烈士的遗骨迁葬在孟良崮烈士陵园,并为其树碑立传,教育后人。
朱鹏 高露铭/整理
新闻推荐
本报7月13日讯(记者李萍实习生宋定坤)今天上午,首届山东书展沂南分展开幕式暨2016“书香满城”沂南县全民阅读月推荐书目发布仪式在沂南县新华书店举行。活动由沂南县委宣传部和沂南县文广新局主...
沂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沂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