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寿德当年写给韦厚宣的信。核心提示
或许方寿德留下的山歌传奇世界,早已为我们留下了开启之匙,今天我们终于叩开了这扇门。这就是机缘,否则我们无法解释,为何能如此凑巧地遇到那么多老方生前的亲友,通过大家对那段逝水年华的追忆,除了山歌,我们更了解到一个民间文化传承者的情、爱、困惑和追求,因此一个更鲜活的歌王形象,立在我们面前。
家人眼中的理想和现实
歌王遗孀吴秀珍,现与女儿李智慧一家居住在柳城县凤山镇川山村。她与歌王婚后的生活里,主旋律并不是山歌,而是无尽的操劳,歌王的荣耀背后,是她一生的付出。
吴秀珍一家原是“船上人”,上世纪六十年代“上了岸”。当时家中尚有果园,园子里有大瓦房,比起四处漂泊打工的方寿德,吴秀珍少女时代的生活可算安稳温暖。
成家之后,她从未跟随老方外出参加山歌比赛,“家里的农活主要是我做,有三个孩子,不做没有工分养家,那时用牛 、犁田耙田也是做。”老人总是提起公社时代,老方做宣传工作,队里不给计工分的事。那时面对吴秀珍的埋怨,老方总是说:“上级叫去就要去,不得工分就不得吧,要服从安排。”李智慧却很是为父亲骄傲,8月19日晚,她拿出老方遗留下的厚厚一摞歌书,与前来拜访的我们细细赏玩。
李智慧在少女时代曾跟随父亲去过不少地方参加歌会,记忆最深刻的是某次歌会时,市群众艺术馆一位干部跟老方开玩笑,拿纸条写了首山歌叫她递给父亲,李智慧打开一看,上写:“问你歌王一句话,你的女儿几时嫁?要嫁讲我听一声,我去接来到我家。”李智慧正值年少气盛,“这不是占我便宜嘛!”于是立即在纸条上面回写道:“现在恋爱自由化,几时出嫁任由她。出嫁讲你听一声,你的封包有几大?”大家得知这机敏的回答出自歌王女儿之手后,笑称老方的山歌真乃后继有人。然而李智慧如今并未成为出名的山歌手,只是偶尔还会赶歌圩。
久已不唱歌的徒弟
9月7日,我们去拜访韦厚宣,他与歌王同为南丹村人,年少时很是喜爱山歌,方寿德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如同当年方寿德对黄三弟的景仰。事实上他也是老方正式收的第一批徒弟之一。韦厚宣说,除了黄亚桥,当年老方总是喜欢带着他出去参加歌会,“因为我和师傅的嗓音配起来很和谐,其他人就达不到那种效果。”老方对韦厚宣的青眼有加确实有证可考。1984年,柳州市曾举办过一次规模盛大的中秋山歌会,老方写信邀请他道:“厚宣弟好,今年柳州市举办大型中秋歌会,
有几个国家的电影界(朋友)
来拍照,我想带你出来,你是否抽得出时间……不过,要先征求老人的同意,不可蛮干,对吗?”为了徒弟能在歌会中有上佳表现,老方随后又来信交代:“关于你的喉嗓问题,一定要保持好,在这段时间切记讲话不要大声,休息要足,尽量少吃煎炒东西,以免破坏喉嗓。”字里行间透露着对爱徒的关心和厚望。
老方过世后,山歌在韦厚宣生活中的比重逐渐减少,打工赚钱盖新房成为他这两年的主要任务。由于南丹三面环水,他承包了一艘渡轮,专门摆渡到半岛上拉甘蔗的大货车。我们提出让久不唱歌的韦厚宣亮亮嗓子,他难为情了半天,编了首山歌道:“昨夜三更得个梦,梦见师傅有笑容。不知今日有何事,原来记者到家中。”
30年君子之交
提起方寿德,柳州市著名民俗学者黄晓平总会生出知交半零落之感。他与歌王的正式相识是在上世纪80年代
初,他时任郊区文化馆馆长。
“当时市里举办的中秋山歌会,我是主要的组织者,老方和他的徒弟黄亚桥唱得非常出众,我大为折服,虽然之前也认识,但通过这次比赛我们开始成为朋友。”此后只要是市里举办的各种山歌会,黄晓平都会参与组织,方寿德和他的徒弟们都参加,“我与他们交往越来越密切,他们也喜欢跟我在一起。”1996年,国际民歌节在柳州举行,黄晓平负责山歌擂台赛,并在大龙潭举行了山歌大会唱,他天天跟方寿德等歌手们在一处,感觉如鱼得水。
让他与歌王真正成为知心好友的,正是在1997年在来宾举办的广西小康民谣歌王大赛。黄晓平是柳州代表队的领队,老方和黄亚桥是歌手。彼时老方师徒已经是名震八方的歌王,因此二人作为擂主高踞宝座,让各地歌手领略了歌王深厚的山歌艺术造诣。黄晓平说:“也就是这次比赛几天的相处,我和老方成了至交。”在那些放歌四方的岁月里,老方尽情挥洒山歌才华,黄晓平作为见证者,默默为歌手们服务,并用心记录大家即兴创作的精彩山歌。
1999年,中央电视台记者慕名来柳专访歌王,黄晓平专门负责陪同。来到南丹村,记者架好摄像机问:“歌王,听说你拜黄三弟为师时,他用山歌考你,结果你用山歌回答之后,他就收你为徒了,有没有这回事呀?”老方一个劲点头,用浓厚的柳城腔答道:“有啊,是个!”记者就说:“你能不能把当年师父考你的山歌再唱一唱?”老方年纪大了,一时记不起来:“唉,更久了,没记得了北!”记者哑然失笑,赶忙停机找黄晓平想办法。黄晓平也不急,慢慢提醒老方当时对歌的情景和唱词,老方大奇:“就是这个歌,你恁子记得?”其实黄晓平记录下有关歌王的山歌何止这一首,为老方和他的艺术做记录,已成黄晓平的习惯。二人的君子之交,让人感叹民间古风犹存。
逝者如斯
走过上世纪90年代的辉煌,老方逐渐归于平淡。
在方寿德退休后的某天,黄晓平去探望他。当时老方住在县里招待所的一个小房间里,“因为文化馆拆建,所以临时安排他在那里住。”黄晓平进去一看,屋里一张床 、一张桌,一把躺椅,一个煤油炉。躺椅旁边堆了厚厚的歌书,都是老方几十年精心整理的山歌。黄晓华就说:“老方呀,你住的地方这么小,歌书就堆在旁边,万一失火被烧了怎么办,干脆我去找钱帮你出这些歌书如何?”方寿德听了很高兴。
其实当时黄晓平自认也没能力找到钱帮他出版这些书,“我自己写一大堆东西都没出版呢,也就是为了安慰他。”有时黄晓平跟老方说能否拿一些歌书去复印,老方就说自己儿子拿去保管了,也就是婉言谢绝。黄晓平说:“后来我再也没有见到那些山歌本子。”老方去世时是2006年的一个周末,黄晓平得知消息后用手机短信通知了广西山歌协会,恰好当时各地歌王正集中编撰歌书,众歌王立即用短信发了很多悼念老方的山歌给黄晓平。“我马上到办公室把这些挽歌打出来,找了车去到老方家。”灵堂之上,黄晓平领头向老方告别:“老方,你唱了一辈子山歌,今天你走了,全广西的歌王都在为你唱挽歌,送你上路。”他拿了打印出来的挽歌一条条念诵,灵堂里哭成一片。念完鞠躬毕,黄晓平说:“老方,你走好,你的山歌后人都会传唱的。”衷心感谢黄晓平先生对歌王传奇系列的大力帮助
新闻推荐
偷开他人船出人命谁负责? 法院判决 :开船者酒后无证驾船负主要责任,船主不知情不负责任
□记者赖隽群通讯员陈泰婷两个年轻仔私自开走捞沙船上用于救生的附属锚艇,结果出了大事:站在船头的那位,跌下水毙命……这到底是谁的责任:开船的?船主的?死者自己的?市中级人民法院昨天给出了最后答案:终...
柳城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柳城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