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有人说,世界上只要有太阳升起的地方,就必定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必定有福建人。这些福建人到处去干什么?做生意、赚大钱!多年来,一群群福建人背井离乡、不远千里来到柳州,他们创造了奇迹、创造了物质财富、也创造了精神财富。
6月19日,是柳州市福建商会成立8周年的纪念日和第三届领导班子就职的日子,晚报为此陆续推出《福建商人在柳州》系列报道,以八个专题,从不同角度、不同行业展示福建商人在柳州创业的历程,与广大市民读者一起分享他们的生意经,并体会闽商特有的精神品质……这八个专题,除今天的这篇外,前面已经发表的文章是:《有太阳升起的地方就有闽商》、《做一个楼盘树一个品牌·福建商人立志为柳州建百年艺术精品》、《福建茶商卖茶功夫很了得》、《卖鞋子卖服装靠福建品牌发财》、《抢占柳州建筑建材市场高地》、《木协:带着设备技术来到柳州;青协:怀着希望梦想创造未来》、《实业资本转战金融市场—— — 期待更多福建籍企业家成长为银行家》……而今天第八篇文章要说的是,商会怎样助力福建商人壮大事业、续写商海新的传奇……
创新商会管理
闽商是一个敢于创业 、同时也是一个富于创新的群体,他们遍布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居住地建立起众多的闽籍社团 、商会,推动全球的商品流通,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他们创造了个人财富的辉煌,也创造了福建的声誉和辉煌。作为柳州市首家异地商会,柳州市福建商会在探索商会管理方法上,也秉承了福建人勇于开拓 、勇于创新的传统。
“创新必须拓展新的思路,创新可以找到新的发展空间。”会长陈明杰认为,作为商人,提高创新能力才能真正做大做强自己的产业;而作为商会,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团结和带领会员们在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作为柳州福建商会近年来重大决策的参与者 、执行者之一,商会秘书长韦燕强对商会创新管理的思路与办法,更有着别样的感受:“闽商精神也需要转型,原有的闽商精神更多的强调‘爱拼才会赢 ’,\‘爱拼 ’强调的是勇敢和胆识,现在,福建商人更加看重的是懂拼 、会拼 、智拼。这就格外需要创新精神,才能进一步充实和完善闽商精神的内核。”围绕着创新,柳州市福建商会做 了很多改革和努力:—— —创新“政企合作”机制,为会员发展搭建广阔平台柳州市福建商会自成立以来,非常重视和地方各级政府及部门的联系与合作,一方面积极与政府沟通,积极承担商会的社会责任。而在与政府沟通的过程中,往往能为会员企业捕获到新的商机。
近年来,商会多次配合和支持柳州市人民政府赴福建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并多次与柳州多个县区以及周边城市政府专门开展了多次项目推介活动或经贸交流活动,同时积极参加市委统战部 、市工商联 、市招商局组织的各类公益活动或招商引资活动,同时积极组团参加“柳州市摩托艇世界锦标赛”、“柳州市奇石节”、“柳城县蜜桔节” 、“融水县斗马节”和“三江县春茶节”等活动,在与有关城区政府的合作过程中,商会与政府建立了友好互动的发展关系,商会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 —创新“银企合作”机制,为会员发展启动引擎柳州市福建商会在经历商会初期的发展后,意识到一个商会要取得长足的发展,必须与金融机构建立起广 泛而深入的联系。自2008年开始,商会先后与兴业银行柳州支行 、柳州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铁路支行 、光大银行柳州分行开展了多次银企合作洽谈会或推介会,目前,还有多家金融机构与商会联系洽谈合作。
通过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商会会员及时了解了各大金融机构最新的金融产品尤其是融资产品,而金融机构也特别为福建商会量身定做新的金融产品服务方案。通过金融产品的创新,目前,商会有近百名会员与有关金融机构达成了合作,合作金额超过十亿元。
柳州银行特别在红光支行所有网点为福建商会开辟“福建专窗”,只要凭会员卡就可以享受众多优惠。而工商银行柳州分行更是别出心裁,特别为福建商会发行了“商友金卡”。
据悉,这是广西区内第一张银行为商会发行的会员卡。
—— —创新资金管理体系,首创设立“爱心基金”据不完全统计,8年来,柳州市福建商会共为公益事业捐款1200万元,而刚刚成立的市福建商会爱心基金,仅首次倡议,募捐金额就达到50万元,该基金规模有望突破100万 元。在前期商会成立1000万元内部互助基金的基础上,商会又于去年成立了福银投资公司,该公司可运作的资金达10亿元。会费基金 、互助基金 、福银基金 、爱心基金,四级基金的管理体系,在柳州乃至广西的社会团体中,都是不多见的。
—— —创新商会宣传机制,商会声誉与日俱增近年来,商会陆续与柳州日报 、
柳州晚报 、《当代广西》杂志社 、《广西社会组织》杂志社 、柳州电视
台 、柳州电台等市内外媒体开展了大量合作,推出了一系列宣传报道,越来越多老百姓通过媒体认识闽商,了解闽商,商会与社会各界的良性互动机制得以确立,商会声誉也与日俱增。
—— —创新活动形式,把关爱落到实处市福建商会历届领导班子始终把关心和服务会员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
每个月的月度理会,商会都把会议安排在会员企业中举行,既让参加会议的老乡认识会员企业,同时,也通过举行现场办公会,当场解决会员企业的困难。这样的会议形式,坚持 了整整4年,从未间断。
每年春节过后,福建商会都组织理事会成员分组下到各会员企业走访慰问,了解会员企业在经营方面的困难,能当场解决的就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日后再集体研究,确保会员反映的问题100%有回复。在每年的新春慰问活动中,商会领导还就如何发展商会倾听各位老乡的意见,通过集思广益,商会的发展思路更加科学明确,更加反映会员的心声。这样的新年慰问,也整整坚持了5年,从未间断。
—— —创建学习型商会,让会员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创建学习型商会,一直是柳州福建商会领导班子非常重视的工作。近年来,商会先后聘请了各界专家学者担任商会的文化顾问 、法律顾问 、政策顾问 、学习顾问,同时,建立了商会的图书馆,购进了大批管理丛书或VCD,商会会员借阅都是免费的。
与此同时,商会尤其重视提高会员企业家的自身素质,积极鼓励会员到高校进行深造。近年来,商会先后组织了20多批次企业家或到北大 、人大 、浙大学习,或到“台湾” 、英国 、美国考察学习。
各方领导对商会挺满意
从1993年至2011年 、从柳州闽籍海外联谊会到柳州市福建商会 、从六七十人到六七百人,柳州市福建商会走过了不寻常的八年,为会员的发展 、为柳州的发展作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对此,各级部门领导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市委统战部副部长袁燕珍:柳州市福建商会的领导班子作风正派,团结协作,肯为会员排忧解难,因此很有凝聚力。作为异地商会,该商会密切与柳州市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的联系,使商会的功能持续强化,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现在已经成为凝聚在柳福建商人的平台 、为会员企业提供服务的平台,同时也是促进福建商人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平台,对社会 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市工商联主席潘远和: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中,商会的作用非常重要,它是整个市场经济运行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民间组织。它的会员都是工商企业界人士,更熟悉企业经营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并以组织的名义反映企业声音,较好地发挥党委政府联系企业和企业家的桥梁纽带作用。在这些方面,柳州市福建商会多年来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培植 、扶持了一批商会会员企业,大大提高了会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商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大大提高。
·市招商局局长叶枝柏:商会的功能之一是招商,柳州福建商会在这方面做得很不错。在柳州十三个异地商会中,福建商会是最成功的商会之一。多年来,他们在参与 、配合柳州市的招商引资工作时,创新以商招商 、以亲情招商 、以乡情招商的体制,是近年便捷有成效的招商途径,不少重点引进的项目都有福建商会的功劳,其搭起了政府与商会会员企业沟通的桥梁,达到了多赢共赢的效果,是个很好的典范。
·柳州银行董事长刘忠: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由来已久,主要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柳州银行和柳州市福建商会共同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柳州市福建商会荟萃着各类企业的精英,商会里聚集着资本信息 、产品信息 、技术信息 、人员信息,这些信息是其他部门难以获取的。商会很了解自己会员,因此,他们主动与我们联系,以商会的名义积极寻求银行的支持。信息互通后,银行针对福建商会的具体情况拿出了针对性地配套方案,研发出适合本行 、适应本地的中小企业融资产品和运作模式,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切实解决商会会员融资困境,为会员企业“借鸡下蛋”、“借船下海”创造条件。
通过与福建商会的合作,柳州银行已成功向商会会员发放贷款200多笔,扶持会员100多名,截止2011年5月末贷款余额达4亿元,共计发放贷款近10亿元。
角色转型引领时代
盘点闽商,原柳州市市长、柳州市福建商会永远名誉会长石琪高将其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很早就从福建省出来闯荡的,从零开始,从最简单的行业起步创业;第二类,是在福建本省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出于再发展扩大的需要而走出去的;第三类,就是1990年以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他们从事的多是科技含量更高的行业。但就目前现状看,天下闽商的主体力量还是第一类。
这批在短缺经济时代踏足全国的闽商,出去的目的就是为了谋生,艰 辛创业20年,慢慢地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如钢铁 、建材、食品、铸造、服装、茶叶、木材等。
近年来,福建商人还尝试“吃螃蟹”—— — 自己办医院:他们先是承包别人的医院,后自己筹集资金创办医院。对此,有人评价说,中国医院传统体制的改革,福建人可能扮演了领先者角色。
“闽商这种敢拼也敢为天下先的风格,将奠定20年后闽商在中国商业舞台上的鳌头地位。”石琪高为自己的老乡们感到自豪并寄予了厚望。
多年前,记者原来只会唱闽南歌曲《爱拼才会赢》,并不留意其内涵。在做本次系列报道中采访了40多位在柳福建商人后,方知“爱拼才会赢”这朴素的语言中包含着深刻的哲理,这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闽籍商人创业经历的总结,是汗水、泪水凝结而成的经验,它在当今乃至未来都将永不过时。
这个群体,尽管大多成员 学历不高、讷于言语,但他们上进聪慧、勤劳踏实,成就了许多事业。对他们,记者除了敬佩、还是敬佩!一个品牌、一家企业、一个人,在汹涌澎湃的商海大潮中,在岁月更替的时光里,福建商人已经演绎成为:一个惊叹号、一个传奇、一种精神。
商海横 流方显英雄本色—— — 祝福建商人在柳州的前程更加美好!
新闻推荐
《记者走乡镇》大型系列报道之寨隆镇 “孔雀王”阿亮哥语录 一根孔雀毛10块钱,一个鸵鸟蛋壳25块,韦邓亮养孔雀不仅富了自己,还把周围的村民都带富了
□记者帅君阿亮哥本名韦邓亮,在柳城县寨隆镇下尧村龙善屯养孔雀出了名,三十出头的年纪已经养了五六年的孔雀了,所以大家都叫他“孔雀王”。因为他养孔雀不仅富了自己,还把周围的村民都带富了,村民对这...
柳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柳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