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您好,我是安徽卫视《势不可挡》节目组的编导。在网上看到了柳州晚报《非常6+1》系列报道中关于B-BOX组合的新闻,想邀请他们参加我们的节目。”14日,记者接到安徽卫视《势不可挡》栏目组打来的电话,对方希望通过晚报牵线搭桥,与口技高手们取得联系。
+!继“丁盛回家”的丁楚才、“卖唱妈妈”华青、“武宣婆”郭秀莲之外,B-BOX成为通过《柳州晚报》,从柳州走出去的又一草根明星。
!!作为柳州的主流媒体 ,晚报近年来策划发起的一系列报道和活动 ,在全市乃至全国都有影响力。这些报道 ,不仅成为外地人认识柳州的便捷窗口 ,更把柳州的魅力与温暖变得家喻户晓。通过报道找主角 ,已成为外地栏目组的寻常事。
○○见习记者唐思思
本土文化宣传的一扇窗
将草根明星推向全国—— 2011年11月,晚报在策划公园文化系列报道时,第一个就关注到了赖十二。
一篇《琴声飘过四十年》报道让他再次扬名柳江河畔,甚至“火”到中央电视台。最后,央视不仅
以晚报的报道《琴声飘过四十年》为舞台大屏幕LED背景,还以此为线索进行演绎,全国观众记住了赖氏唱腔。最近,赖十二又被毕姥爷看中,很有望踏上《星光大道》。
“如果没有晚报,我也不会收获那么多外地粉丝。”赖十二说。
“武宣婆”郭秀莲受邀到浙江卫视选秀栏目《中国好声音》表演,充满了戏剧性。在参加CCTV《非常
6+1》柳州海选时,晚报对她的相关报道被《中国好声音》 栏目星探看到,便打电话来邀请其去试音。从未出过远门的“武宣婆”吓了一大跳,以为是骗子,反复打电话向晚报记者求救。记者通过电话与栏目组取得了联系,终于让她放心出行。一趟上海的“双飞”之旅后,郭秀莲把晚报当成了亲人。
让“卖唱妈妈”感动全国—— 无独有偶,晚报记者在夜晚的街头发现了卖唱的华青和她脑瘫的女儿小燕子。2011年11月30日,一篇题为《“卖唱妈妈”,用歌声让女儿站起来》 的报道感动了龙城的许多读者。今年夏天,当CCTV《非常6+1》携手晚报在柳州海选时,晚报又把她推荐给了央视导演。在央视导演的热心牵线下,“卖唱妈妈”被CCTV《向幸福出发》栏目看中,街头卖唱的华青去了首都北京,在央视大舞台唱出爱的赞歌,她的事迹感动了各地观众。
草根明星通过晚报走向全国大舞台,呈现的是自己的声音,更是独特的柳州文化。
透视柳州精神的一面镜
“丁盛回家”好事传千里,2011年,柳州晚报创造了一个寻亲奇迹。
现生活在河南的小伙丁盛通过柳州公安网发出寻亲信息后,晚报介入关注并展开帮助,最终在数千家乡父老的见证下,丁家人喜获大团圆。时隔7天,奇迹又产生了—— 在晚报的帮助下,走失27年的吴奇岗在牛车坪与家人团聚。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众多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很多观众看到报道后,在感动之余也记住了柳州是座有爱和温暖的城市。
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掀起收视狂潮,第一集《自然的馈赠》中柳州酸笋成为了重要组成部分。远在京城的央视,是怎么闻到柳州酸笋的味道的?正是晚报记者牵的线。晚报在柳州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轻松联系到了柳城县有名的酸笋大王叶亚亮,协助央视摄制组成功完成拍摄,也让更多的人通过《舌尖上的中国》知道柳州,垂涎柳州美食。
“引客入柳”的一座桥
当前信息传播正处于一个渠道多样化、竞争白热化的阶段,微博等新兴媒体已经成为社会热点的首发媒体,但是主流媒体的声音仍然是最亲切、最权威,也是公众最期盼能够获得的。作为柳州有相当影响力的都市类主流报纸,柳州晚报在文化的传播与舆论引导中依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柳州晚报非常重视群众文化,致力于打造柳州本土草根明星,因为一 直坚信,只有群众文化真正繁荣起来,柳州文化的大发展 、大繁荣才有可能实现。柳州晚报的关注,让越来越多的草根明星走出广西,走上全国大舞台,向各地的观众们展示柳州当地的文化魅力。
几则报道,只是沧海一粟,却在提高柳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名从台湾回柳探亲的警察,慕名听了赖十二的演唱会,很感动,觉得柳州“民间文化积淀深厚,有很好的休闲娱乐环境”,决定退休后到柳州定居。延续了三十年如一日的“无人售菜”,柳州人的诚实和信任经晚报报道后在全国引起了轰动,柳州的淳朴民风、柳州的精神传递给每个人,诚信的社会风气吹遍全国每个角落。
外地人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共识—— 看晚报、知柳州、识柳人。
新闻推荐
○○记者孔德芳通讯员刘伯坚晚报讯一男子借用老乡的身份证上网,正巧遇到派出所民警来检查。不料,调查后男子平安无事,将身份证借给他使用的老乡却是一名网上逃犯。4日晚上7点多,沙塘派出所民警来到沙...
柳城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柳城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