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沙走石,机器轰鸣,柳城县“村村通”公路建设大会战激战正酣;曲径通幽,阡陌交通,柳城县农村交通路网建设雏形初现。
细数过去,2006年至今,该县成功拿下农村公路建设的“半壁江山”,完成83个建制村通水泥路,占全县121个建制村的三分之二,通畅率达68.6%。
路通则福至,20多万群众因此受益,大半的村屯打通发展节点。
牛头潭至龙船山道路建成,盘活沿线种植业经济;两个华侨经济管理区道路完善,拉动当地经济发展显成效;大埔镇百土坳至崖山景区道路、沙埔河沿线农庄道路建成,带 火乡村休闲旅游业;大埔中回路口至太平集镇道路修缮,为乡镇与县城开通公交专线打下基础……路的变化不仅仅是带来出行的便利,还有从经济建设到社会生活都改变的震动。
关注现在,农村公路建设的“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2014至2015两年时间里,柳城县要让剩下的38个建制村通水泥路,建设最后的200多公里,实现全县所有建制村通水泥路率达100%。
任务重,时间紧,收官之战越显艰难,而资金短缺正是最大的“拦路虎”。如何打破困境,迎难而上?“我们综合考虑县域情况,从科学性、可操作性、效益最大化的 角度出发,选择采用‘BT’模式建设农村公路。”该县交通部门负责人介绍。BT是英文Build(建设)和Transfer(移交)的缩写,采用这一模式能缓解建设资金的暂时短缺,引导民间资本的合理投向,在去年的柳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鼓励采取施工—移交(BT)运作模式带动民间资本投向农村公路。”今年6月,柳城县运用“BT”模式修建农村公路的“第一枪”打响,东泉镇对河村至莫道村、沙埔集镇至上桑村至东泉镇尖石村、马山集镇至六塘肯社村三条村级公路开工建设。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初期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选择承建单位,承建单位先投钱进行建设,建成后除去上级补助资金,政府按约定总价分期回购偿还建设费用,每一步运作都要进行公示,确保项目建设的阳光、透明。”此外,该县还采取聘请有资质的社会监理进行主要监管,设置业主监管人员进行辅助管理的模式,确保工程质量,杜绝建设过程中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目前,三条道路均进入路基建设阶段,建成后将惠及1万多名群众。
在“攻城”的同时,柳城县还注重“守城”。该县抓住全区开展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活动的契机,采用“县道县养护、乡道乡养、村道乡村共养”管理模式,出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考核细则,逐级签订农村公路管养合同,明确管养人员、路段、养护质量要求。同时每年按县道每公里7000元、乡道5000元、村道2500元的国家标准,投入日常养护资金,从制度和资金上确保管养工作落实到位,推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向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发展。今年,柳城县率先在县道上推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社会化养护承包,引入社会力量解决工作量大、人员少的难题,并逐步引导乡镇在条件成熟的乡、村道上实行社会化养护承包,使全县农村公路逐步实现真正意义的常态化养护管理。
日报通讯员陈圆媛
新闻推荐
截至8月26日,柳城县各地粮仓收购粮食总数为2267吨,完成上级下达任务的45%。今年,该县直补订单粮食收购的时间为8月15日至10月,计划储备5000吨粮食,收购价格为2.94元每公斤,略高于去年的价格。与往年不...
柳城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柳城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