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人工成本上涨 、生产效率低下 、土地利用率不高,柳城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小户经营”阻碍提升农村生产力的矛盾日渐凸显。怎样才能扭转群众“小打小闹”的局面,走出一条有特色的产业转型升级之路?近年来,柳城县通过出台各项利好政策,鼓励有文化 、懂技术 、会经营的致富能手创办家庭农场,创新农村经营机制,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如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11户家庭农场逐步成为该县农业集约经营的新兴代表力量。
“塘有鱼翻浪,栏有猪抢食,院有鸭嬉戏。”在柳城县东泉镇走马村的祥兴农业家庭农场,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与常规养殖场不同,这个每年可饲养4万只肉鸭、出栏生猪250头、鱼塘占地1.33公顷的家庭农场,被贴上了现代、高效、规模的标签。农场内,鱼塘投饵机取代了传统的鱼料人工喂养,更省工省力;在室内透过全自动增氧控制器,24小时掌握鱼塘内鱼儿生长的密度与氧气的供给情况,让饲养更加科学合理化;饲养圈内,猪用自动饮水器、自动喂料系统、增温设备……科技的力量成为祥兴农业家庭农场发展的核心增长动力。
土生土长的农民黄伟文,是祥兴农业家庭农场的主人。黄伟 文说,自己在外务工多年,时间并没有磨灭心中坚定的“农场梦”。2005年,拿着全部积蓄,黄伟文回到家乡租用村民土地,开办了规模养殖场。在党委政府的帮助下,他从银行贷到了发展基金,顺利引进各种先进设备,扩大养殖规模。与此同时,市、县两级的技术员还常常上门提供技术服务,解决他规模养殖的后顾之忧。今年年初,养殖场获得了县工商局颁发的营业执照,正式转型升级为“家庭农场”。黄伟文说,养殖场得到统一发放的家庭农场执照后,将为日后获得各项资金政策扶持,进一步塑造自己的品牌、打开销路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除了祥兴农业家庭农场外,目前,柳城县登记注册在内的家庭农场有11户。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该县党委政府引导农户依法以出租、互换、入股等多种形式集中连片流转土地,同时扶持种田能手、养殖大户和经营能人经营土地,让特色产业向集中、规模连片发展。他们敢想敢闯,因地制宜选择发展水果种植、大棚温室蔬菜种植、水产养殖等各类种养模式。
如位于古砦仫佬族乡大户村的长乐家庭农场选择了发展观光农业。背靠蒸蒸日上的旅游产业发展大背景,古砦乡党委政府瞄准农家乐采摘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大力引导农户发展草莓种植业。胆大心细的村民龙远庄是率先试水种植的其中一个。为了填补自身专业种养技术的空白,龙远庄多次参加政府组织的赴成团镇实地考察行动,学习种养真经。
与此同时,他还与草莓种养专家田间切磋,探讨各种技术操作盲区。随着自身科技素养的不断提高,龙远庄种植的草莓个大、味甜,供不应求。在成熟季节,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纷纷到田间地头,体验一把“开心农场”带来的快乐,草莓在地里就被抢购一空。今年,龙远庄通过租用土地、换地等方式,将原本0.13公顷种植面积扩展至1.33公顷,并获得了由县工商局颁发的家庭农场营业执照,年纯收入预计可超过10万元。
通过不断引进各种先进的科技设备、实施精细化的管理,家庭农场让农民从事的劳动生产专业化程度更高、效益更好,从而实现农业增效、收入倍增的目的。
日报通讯员冯艳芳
新闻推荐
飞沙走石,机器轰鸣,柳城县“村村通”公路建设大会战激战正酣;曲径通幽,阡陌交通,柳城县农村交通路网建设雏形初现。细数过去,2006年至今,该县成功拿下农村公路建设的“半壁江山”,完成83个建制村通水泥路...
柳城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柳城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