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城县怀抱一片青山绿水,如何把丰富的林业资源转换成一座座“ 绿色 银行”?勤劳智慧的柳城人民早有答案。
四月踏春好时节。在古砦仫佬族乡古砦村古廨屯的牛场地上,涌动着一股浓浓的春意:350亩连片的核桃长出片片嫩叶和绿芽,万树新绿让这片原先荒废的土地焕发了勃勃生机。
“种植核桃不仅把土地利用起来,也为村集体增加了收入,还可以达到绿化的效果。”说到种植核桃的好处,村民秦新国打开了话匣子。
由于村里的耕牛逐年减少,村集体的牛场地因此荒废。在县林业部门的引导下,村民们决定在牛场地搞林下经济,通过综合比较,最终选择种植投入相对较少 、管理技术也比较粗放的核桃。从2014年起,柳城县先后在太平 、冲脉 、凉水山林场等地建立试点,引导村民种植核桃共600亩。
“我们县河西片区的几个乡镇都是石山区,种植核桃充分考虑到了当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柳城县林业局副局长邓秀生如是说。按照因地制宜 、合理布局 、突出特色的原则,该县把林下经济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多角度 、深层次地挖掘林下经济的发展潜力,探索出林农 、林菌 、林药等多个模式。
2014年,全县在果园(经济林)内套种西瓜 、花生 、黄豆等作物面积达16000公顷,全县林下种植产值达18113万元。
在林下种植发展有声有色之际,林下养殖业也发展得如火如荼。在大埔镇正殿村白芒屯洛古山上,一排排房子错落有致,这里住着一头头白白胖胖的猪。在主人陆德进看来,这些蹦跶得正欢的小猪可都是“行走着的钞票”,需要好吃 、好住地伺候着。在过去的几年,柳城县大力发展林下养殖,陆德进的种猪场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猪场面积由原来的2.3公顷扩大到了现在的33.3公顷,饲养规模由500头扩大到了3万头,年产值达到5000多万元。
在柳城县,与陆德进一样利用林下空间发展林下养殖的村民还有很多。该县在大埔 、马山等乡镇建立林下经济建设项目,发展家禽养殖10万羽。通过养殖大户 、示范户的辐射和带动,目前全县“林地鸡”“果地鸡”等禽类养殖规模达到100万羽,每年可收获1200万元,拓宽了农民致富增收的渠道。2014年,全县林下养殖产值20923.5万元。
除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外,柳城县的林下生态旅游业也在蓬勃发展。依托山清水秀 、空气清新 、生态良好的优势,合理利用森林景观 、自然环境和林下产品资源,发展农家乐 、旅游观光 、休闲度假 、康复疗养等产业。如古砦仫佬族乡依托“百年古宅,千年古树,万亩红枫”发展林下休闲游;大埔 、沙埔等乡镇以沿沙埔森林景观为基础,发展了一大批以漂流为主的农家乐,带动餐饮 、交通 、零售等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据统计,目前,柳城县共有乡村旅游点17家,2014年全县生态旅游产值达18005万元。
日报通讯员汤晓逵
新闻推荐
眼下,柳城县各村屯又多了个热门话题,村民们纷纷“热议”新出台的《村民小组长绩效考核办法(试行)》,1750名“屯长”即将拿到县委兑现的今年上半年“屯长绩效”105万元。从今年起,县委决定每年拿出210万...
柳城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柳城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