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一位好邻居,我们病倒之后,一直无私照顾我们,是我们贴心的好妹妹。”7日下午3时,家住鱼峰区荣军路337号76岁的陈惠良与他68岁的妻子叶秀英对记者感慨到。他们所说的好邻居是同样住在该栋7楼66岁的赵香莲。
赵香莲和陈惠良夫妇的“好邻居”情缘,从1974年就开始了。当时,赵香莲被安排到柳城县沙埔镇叶家村下乡劳动,认识了陈惠良夫妇。陈惠良先天残疾驼背严重,下乡这段时间,赵香莲经常到陈惠良夫妇家做客,并帮助叶秀英分担农活和搬运粮食。上世纪80年代初 ,赵香莲返城,与赵惠良夫妇分开。但缘分让他们在城中区斜阳路细柳巷相遇,1985年左右,搬到细柳巷居住的赵香莲发现 ,原来陈惠良夫妇早已从村里迁居于此 ,他们又成了邻居。之后两家之间一直互帮互助 ,友谊进一步加深。1996年 ,由于细柳巷旧房拆迁 ,他们两家人一起搬到了如今的荣军路337号居住。
然而 ,好景不长。2007年 ,叶秀英突然中风 ,腿脚不听使唤;2010年 ,陈惠良突发脑溢血 ,导致下半身难以动弹。夫妻俩双双患病 ,让这个原本就不方便的家庭更加举步维艰。就在这时 ,赵香莲担起了照顾陈惠良夫妇的重任。
“我儿子远在广东东莞打工 ,难得回柳。这些年来 ,都是赵香莲在照顾我们的饮食起居 ,若不是靠她 ,我们生活会陷入困境。”陈惠良说。除了饮食起居 ,赵香莲每天都扶着、或用轮椅分别带两位老人外出 ,或去公园、或去商场 ,让老人外出锻炼腿脚和选购商品 ,如今两位老人已能够缓慢行走。除了这些 ,在紧急之时 ,也是赵香莲带老人们及时就医。2011年12月及2012年5月 ,陈惠良分别在下午和晚上两次突发疾病 ,叶秀英第一时间找到赵香莲帮忙 ,赵香莲二话不说 ,当即带陈惠良就医 ,让他得到了及时治疗。
赵香莲除了照顾陈惠良夫妻 ,还照顾8楼近90岁的黎阿婆和她自己近90岁的母亲 ,“每天中午和晚上 ,赵香莲先到我们一楼做好饭菜 ,然后上到8楼为孤寡的黎阿婆做饭 ,最后才回家照顾自己的家人。”陈惠良说 ,赵香莲是个热心肠 ,楼栋里的卫生、花花草草都是她在打理 ,他们这个单元的楼梯扶手是楼栋里最干净的。
如今 ,陈惠良与叶秀英生活无忧 ,“远亲不如近邻” ,在他们心里 ,赵香莲是他们最亲的人。
赵香莲说 ,大家是邻居又是朋友 ,这些举手之劳其实不足挂齿 ,希望这些老人能够生活顺利 ,晚年快乐。
新闻推荐
12日,本报三版以《老旧绿皮车厢摇身变“家”》为题,报道了柳城县凤山码头附近的一家农庄老板将两个报废绿皮车厢改装成了可以“栖息”的场所。本报报道后,不少市民及网友向本报报料称,类似于火车车厢...
柳城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柳城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