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岩口洞那里,就打了三天。”柳城县史志办的相关负责人说。近期,记者根据线索前往柳城县,去探访当年岩口洞解 围战的抗击地点以及抗战故事。
在柳城县东泉镇尖石村,在当地人帮助下,记者找到了当年经历过岩口洞解围战的老人。
“这是当时日本人枪杀我们村民的地方,以前是田地,现在成了鱼塘。”83岁的老人张亚荣指着田边的一个鱼塘说。当年张亚荣只有11岁。
据张亚荣描述,1944年11月7日傍晚,日本侵略军侵占东泉镇,常驻日军有100多人。那些日军平日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为躲避日军的残害,东泉镇和附近各村的群众,以及柳州等地逃来的难民1000多人(其中有100多名武装自卫队员),不得不逃到下良村的岩口洞避难。
“这个就是岩口洞,我记得有六个入口,不过现在都被树木和杂草掩盖住了。”张亚荣带着记者走到一座“石山”前,指着山脚下的一处“入口”告诉记者,岩口洞是个天然石灰岩溶洞,几个入口狭小,洞内却很宽阔,可容纳一两千人。当时躲避敌军的群众用石头灰浆把几处洞口修整加固,还砌好石墙,开好枪眼。
因为洞口旁边灌木丛生 、乱石成堆,十分隐蔽,从洞口可以看清外面,外面却看不见洞口,可以防范敌人。
同行的尖石村委主任张其清是听着抗战故事长大的,他告诉记者,日本人知道村民躲在洞里,为了抢夺财物,他们就向岩口洞发起进攻。1945年的3月1日,100多名日军从东泉出发,包围了岩口洞。当日,日军以密集的火力向岩口洞发起多次进攻,均遭到自卫队有力的抗击,连岩口洞山脚都无法靠近,反被自卫队击毙击伤10多人。交战一直持续到下午5时许,日军疲惫不堪,只好撤回东泉。而村民则无一伤亡,大家士气高涨。3月2日,日军又来围攻,向岩口洞发起攻击,被埋伏在洞口外围的自卫队员从侧面袭击,双方交战至下午,敌人伤亡约20人,又撤回东泉去了。
“因为敌人连续两天攻不下岩口洞,非常恼火,于是派来援兵,第三天又来打。”张亚荣说道。3月3日上午,敌人新增了100多人,还带了两门小钢炮。
中午的时候,敌人在岩口洞附近先用小钢炮轰击洞口,接着轻重机枪一齐向洞口猛烈射击。激战一直持续至下午3时许,弹药消耗太大,自卫队有点招架不住时,我方援兵到了。张亚荣告诉记者:“因为自卫队一直都与在沙埔驻扎的柳城县民团有联系,之前的战斗都有报告,所以他们分析之后就派人来增援。敌人见我方的增援来了,以为是正规部队,马上就跑了。因为打跑过敌人,村里人现在提起此事来都觉得很自豪。”日报记者练冰邓华报道摄影
新闻推荐
9月8日,柳城县2015年“两新”组织专场招聘会暨高校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洽谈会在柳城县人力资源市场五楼举行,为企事业招聘用工和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及农村剩余劳动力择业提供良好平台。据...
柳城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柳城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