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仅610克全市最低体重的“掌上毛毛”从死神手中夺回,将酸中毒处于存活极限的新生儿成功挽救且无后遗症,他的个人手机号主动贴出随时接受病人求助……医术精湛 、医者父母心,在陈继昌医生身上显而易见。
陈继昌现年52岁,从医已30年,毕业于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历,现任市妇幼保健院业务副院长 、儿科主任医师,专长是儿童危重症抢救 、新生儿疾病诊治。
专注30载,担起危重症早产儿新生工作
1999年,陈继昌接受市妇幼保健院的邀请,举家从甘肃省兰州市搬迁到柳州。在此之前,他已经从事了15年的儿科工作,积攒了丰富的临床经验。2004年,医院建立了新生儿科,到现在每年3000多病人治愈出院,他是科室里当之无愧的学科带头人,带领科室的医务队伍,用精湛的医术和满满的爱心呵护每一个新生命,尽最大的努力让每一个“小毛毛”的生命像花一样绽放。
2012年,他救治了一个全市最低体重的新生儿。这个来自柳城县的“小毛毛”,出生时仅孕27周 、体重610克 、身长20多厘米,捧在手里也就成人手掌那么大,被比喻为“掌上毛毛”。
陈继昌带领市妇幼保健院的医护人员全力抢救 、准确诊断 、精心治疗,3个月后,“掌上毛毛”体重长到2300克,出院回家,成为全市首例孕27周出生超低体重 、健康成活的早产儿。最近的一次回访,孩子的父母高兴地告诉陈继昌,当年的“掌上毛毛”长成一个帅小子了。
医者仁心,保住生命更要健康成长
“未成熟儿的治愈是一家医院救治水平的体现。”陈继昌说,危重病新生儿涉及多学科,相当考验医生的医术。对于经手救治的每一个病患,他都希望通过努力,不仅保住生命,还要健康成长,将来能够幸福生活。
去年春天,他成功抢救了一名严重酸中毒的新生儿。“PH值6.8 是生命存活的临界点,那个新生儿的PH值是6.89,相当危险。”陈继昌说,孩子虽已足月,但生产过程中产妇大出血,孩子除了严重酸中毒,还混合患有多种新生儿疾病,一出生,就被下了病危通知。
根据以往病例,即便抢救成活,孩子也可能留下视力 、听力 、语言障碍 、脑部疾病等不可逆转的后遗症。
在产房现场抢救 、心肺复苏,迅速转入新生儿病房,纠酸扩溶……陈继昌沉着辨证施治,争分夺秒地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经过半个月的精心诊治,孩子出院了,而且没有留下后遗症。如今长成一个1岁半大的漂亮小丫头。
医者仁心,他所在的医院从2004年建立起危重新生儿转诊系统,有两部急救转运车,配备了转运暖箱 、转运呼吸机 、监护仪 、吸痰器等精良的新生儿抢救专用设备,每年接待转诊病人1000多例。
难得的是,至今都坚持免费转诊,危重病人,拨打2800999,10分钟后医务人员就出发了。
领头科研,出专著获专利
钻研能手是陈继昌的一个铁杆标签。 早在2005年,他就出版了医学专著《实用早产儿管理与常见疾病诊治》。这是当时国内为数不多的专门针对早产儿的著作。
刚刚开始科研的时候,他在医院熬了三天三夜。他说,好在家人非常支持他的工作。到柳州工作的这15年多时间,他一次工休假也没有休过。先后主持完成了3个科研项目,参与并指导多项达到国内领先的科研课题,发表专业论著29篇,他的“强化光疗装置”获得 国家专 利 (专 利 号201320033735.5),还是广西科技进步推广三等奖 、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的获得者。
陈继昌很欣慰的是,见证着新生儿科一天天成长,从不到30张病床不断发展成拥有6大病区 、200多张床位的大科室,还有更多先进的硬件设备,以及不断成长成熟的专业医务队伍。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陈继昌的动力,他说,很舍不得临床工作。
2011年任市妇幼保健院业务副院长后,他还是兼任着新生儿科的主任。
从今年开始,他才不再兼任科室主任,但是每周三依旧坐诊。家人 、朋友最懂他,除了外出学习 、会诊 、授课,他一定是在医院里忙。
日报记者粟桂利(图片由市妇幼保健院提供)
新闻推荐
日报消息(通讯员冯艳芳、冯娟)连日来,在柳城县各个乡镇甘蔗主要种植区,都可以看到糖厂职工帮助村民种蔗的身影。该县糖业部门积极和制糖企业沟通联系,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和提供无偿服务,鼓励村民大力发展...
柳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柳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