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生态农业名村”太阳村镇上等村河尾屯村口牌坊
“特色生态农业名村”太阳村镇上等村河尾屯村民在村中小河清洗韭黄特色名镇名村是指在工贸产业发展、生态(农业)建设、旅游产业发展、文化特色发展等方面具有一种或多种特色的村镇。“十二五”期间,柳州市大力实施特色名镇名村建设,截至2014年底,全市共完成投资13299万元,展现了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人居环境持续优化、特色产业不断壮大的良好局面。
○○记者李书厚实习生张琰笑
河尾屯韭黄飘香真有特色
2日上午,记者来到柳南区太阳村镇上等村河尾屯,在村口即可看到一个很有特色的大牌坊竖立在柳太路边,上书“韭黄之乡”字样,当即让人觉得这个村不简单。
沿着村中的水泥路进村,种植在路两边的韭黄,散发出的香气扑鼻而来。
行走在村中的小道上,一幅幅颇具乡土特色的画卷不断映入眼帘:整洁的路面、美观大方的太阳能路灯、色彩斑斓的文化墙、一栋栋装修漂亮的楼房,尤其是蜿蜒而过的太阳河。河水清澈,河上有水车,有木桥,河边还建起了一条供村民清洗韭黄时避雨防晒的特色长廊。这一切看起来似乎是那么的悠闲,就像置身于某一处山水景观中,直至村民清洗韭黄时拨动河水发出阵阵水声,才会让人觉得这里很忙碌。
记者看到,在沿河而建的木质长廊下,有10多名村民正在忙碌地清洗着刚割回来的韭黄。这些韭黄,有半米左右长,嫩黄嫩黄的映入眼帘格外清新明媚。
“今年韭黄产量不是很高,但价格还可以。”正在清洗韭黄的太阳村镇上等村河尾屯的谭大爷告诉记者,他今年已60多岁了,种植有四亩多韭黄,尽管因为雨水多,产量受到一定的影响,但价格却还过得去,一般的一斤能卖到四五元,好的能卖到6元,“根本不愁销路,割回来洗干净就有老板来收了。”据了解,柳南区太阳村镇现种植韭黄1万亩,其中2000亩已通过无公害认证,规模、产量稳居广西第一,韭黄产业链已初步形成,不少村民因为种植韭黄而发家致 富。尤其是太阳村镇上等村河尾屯,因为特色农业韭黄种植发展得好,全村家家都建起了一栋栋漂亮的“韭黄楼”,该屯也因此被评为全区特色农业名村。
谈到河尾屯被评为全区特色农业名村,该村村民无不充满了优越感和幸福感。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富裕起来的村民,生态环境意识已有了较大的改变。比如,在清洗韭黄时,村民不会再像过去那样将清理掉的韭黄叶,随意丢弃在河里让水冲走,而是在河里建起一道围栏,用网兜将韭黄叶捞起运走。
建设特色名镇名村惠民利民
柳南区太阳村镇上等村河尾屯的“华丽转身”,是柳州市扎实推进特色名镇名村创建的一个缩影。
记者从市住建委村镇科获悉,“十二五”期间,柳州市抢抓机遇,科学规划,着力突出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把创建特色名镇名村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高标准推进了“工贸强镇”柳东新区雒容镇、特色文化名镇”鹿寨县中渡镇、特色生态农业名村”太阳村镇上等村河尾屯、特色旅游名村”三江县丹洲镇丹洲村、林溪乡马鞍村,融水县融水镇长赖村(明年验收)、香粉乡雨卜村、特色文化名村”柳城县知青城(12月自治区将开展验收工作)等名镇名村项目建设。
2013年,全区名镇建设工作现场会在柳州市柳东新区雒容镇召开。截至2014年底,全市共完成投资13299万元,在推进特色名镇名村建设上成绩突出,得到了自治区的充分肯定。这些特色名镇名村,较好地展现了柳州市特有的文化资源、特色产业和人文环境,同时这些特色名镇名村项目,还成为惠民利民、造福于民的满意工程。
新闻推荐
在陶杰离开的第四年,珊珊的神智出现了异常,现实和幻想开始分不清楚,时常把陶杰送的布偶当做“陶杰”,对着玩偶喋喋不休到深夜,有时候对着玩偶一看就是一整天……“女儿啊,他已经离开了4年,为什么你还是...
柳城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柳城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