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的中国梦是朴实而单纯的: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这寄托着百姓的殷切期盼,也承载着柳城“十二五”期间政府的工作重心。
五年一回首,在一天天殷实起来的日子里,柳城人民深切感受到政府送来的“礼包”愈发厚重,愈发精彩,一个个愿景正逐步变为现实。
礼物一:共享55亿元红包
【现场】“农村幸福院就是我们的另一个家,有伴陪有话讲。”大埔镇木桐村木桐屯的老人姚金凤说的“家”,就是柳城县在12个乡镇2个华侨经济管理区建立的26个农村幸福院。幸福院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互帮互助、共建共享为原则开展系列活动,并根据不同村屯的实际情况和老年 人需求,分别设置娱乐室、健身室、休息室、厨房、餐厅等不同功能区,以满足老年人文化娱乐、情感交流 、休息、就餐等需求。
【背景】“十二五”期间,柳城财政大蛋糕的分配向民生领域倾斜力度逐年增大,让人感到沉甸甸的:民生支出55.80亿元,占公共财政总支出的78.23%。“十二五”期间,该县共投入2242.5万元建成村级服务中心76个;建成37个老年人协会,26个农村幸福院,农村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医疗保险不断扩面,该县启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参保率90%;安居工程不断推进,投入29570万元建设保障性住房2946套、改造农村危房9900套。
礼物二:医院的门大胆进
【现场】家住沙埔镇大安村的黄女士,她3岁的儿子因为反常的天气总是反复感冒发烧,有一次还感染了肺炎,隔三差五就要到沙埔镇卫生院住院打点滴治疗。
“现在有‘50+0’住院补偿新模式,要不然农村家庭根本吃不消。”黄女士说,她是新政策的受益者,医院的门槛变低了,一般家庭也看得起病了;只因全县12个乡镇及东华卫生院推行了新农合住院包干“50+0”补偿模式。凡参合患者在乡镇卫生院住院治疗,仅需缴纳50元,其余符合新农合的基本医疗费用全额报销。
【背景】经测算,“十二五”期间,全县享受新农合补助累计36.14万人次,补助资金1.02亿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90%,享受待遇人数206.08万人次,补助资金1.37亿元。该县开通了门诊救助及时结算系统,农村五保户和城乡低保对象在各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就诊时,符合条件的可获得100%的门诊医疗救助;需要长期药物维持治疗的城乡低保对象可获得每人每年不低于当年新农合医疗个人缴费标准10倍的门诊医疗救助;属于重度残疾和年满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可获得每人每年不低于当年新农合医疗个人缴费标准15倍的门诊医疗救助。
礼物三:就业创业任你选
【现场】今年,柳城县团委、妇联、柳城农村合作银行等部门联动,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帮扶力度,新增自主创业小额担保贷款24户,贷款金额146万元,预计发放贴息资金18.86万元,多渠道推广了鸵鸟、香猪、麝香鼠、铁皮石斛等一大批创业项目。
六塘镇六塘村蒙村屯的村民梁敏林乘着这股“东风”,顺利在当地种植了将近4亩的铁皮石斛,在高峰期,亩产石斛400余公斤,年收益将近40万元。
【背景】“十二五”期间,柳城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两新”组织专场招聘会等专项活动,采取就业政策倾斜、开发公益性岗位、免费技能培训等措施,进一步稳定就业。全县 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4.5万人,城镇新增就业1.81万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全部享受免费午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0年的14790元增加至2015年的25010元,年均增长11.1%;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5464元增加至2015年的11010元,突破万元大关,年均增长15%。
日报通讯员冯艳芳(本文图片均由吴再丽 、邓克轶 摄)
新闻推荐
傍晚时分,柳城县东泉镇雷塘村章地屯的男女老少又聚到一起。篮球场上,男的下棋聊天,女的跳广场舞,老人带着小孩玩滑梯;“儿童家园”里,不少孩子在看书、拼图、玩积木、做手工……这幅现代农村的幸福和谐...
柳城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柳城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