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人郭维勤、王月英夫妇在翻看相册○○记者喻芬“耄耋伉俪庆钻婚,风雨坎坷忆平生。良缘喜结抗战中,劳燕分飞整十春。建国初期得团圆,历经风霜同支撑。雨过天晴迎盛世,颐乐天年不老松。”这是2000年,郭维勤在他和王月英“钻石婚”合影照片背后写下的小诗,概括了他们平凡却又不平常的爱情故事。而今再过4年,他们将迎来橡树婚(橡树是最古老的活生物,树龄可达千年)!郭维勤离休前是原柳州地区行署的干部,离休后享受副厅级待遇。郭维勤 、王月英夫妇今年分别为93岁 、92岁,两人身体健康 、开朗快乐,正如郭维勤老人诗里写的,他们将成为“不老的传说”。
他为革命北上南下
郭维勤1923年出生在山西省洪洞县,从小聪明过人,品性优良,深得家族长辈喜爱。不料少年时父母双亡。他小学毕业后,因日本侵略而被迫辍学,在家种地。17岁那年,他和比他小一岁的王月英成亲。这门亲事,是他7岁时母亲定下的娃娃亲。
结婚不久,一名同学写信告诉郭维勤,到陕西汉中可免费读书。一心想读书的他毫不犹豫,约上村里的4个伙伴便启程了,把新婚不久的妻子留在家里。
不想,这一别就是10年。
在汉中,他读完初中 、高中,又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当时战乱,我不敢回家,便直接从西安去了北京。”在大学里,他接触到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植入了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1949年,正上大二的他被组织挑选成为南下工作团成员,“当时从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等著名大学里挑了1万名文科生南下,理科生继续学知识,为建设新中国储备人才。当时,周恩来 、郭沫若 、李立三等领导都给我们上过课。”经过5个月的培训,他们便分赴南方各地,郭维勤被分配到柳城县工作。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 那个时候,意气风发的大学生郭维勤满脑子装的是解放全中国的共产主义理想,似乎忘记了老家里苦苦等待的妻子。偶尔写信回家,也是问候爷爷奶奶。
她为爱情行走千里
王月英是典型的北方女性,勤劳 、坚韧 、大气。
得知丈夫到了遥远的广西柳城,王月英决定:去找他!1950年初,当时广西土匪很是猖獗,稍有不慎就可能牺牲。郭维勤在六塘区剿匪,听说妻子冒着危险,千里迢迢来到了柳城,他又惊又喜。
现在王月英的记忆还很清晰:“我表叔送我来的。他写回家的信封上都有地址,我们就按照地址找。先从水路到武汉,然后坐火车到柳州,五六天时间吧。从柳州坐船到柳城也花了五六天时间。那个撑船的认识老郭,他把我藏在后仓里,不准我说话。一路上都有土匪,一旦我暴露了身份,很可能就会被土匪杀掉。”战战兢兢地把他们带到凤山镇,船老板再也不敢带他们了,把他们交给凤山镇税务所(当时郭维勤在柳城税务局任局长,匪乱时被调到六塘区任代区长)。凤山税务所打电话报告,说郭维勤的家属来了。上级指示,让王月英等大部队到了再一起到柳城。
可王月英却不愿意等,当天晚上,她换上了本地女人的装束,便和表叔连夜步行五六个小时去了县城。
分别10年,终于夫妻团圆。然而,郭维勤把妻子安顿在单位后,又匆匆去了乡下。
那时革命工作正缺人手,聪慧 、勤劳的王月英从做后勤开始,帮着做事。她还上了扫盲班学文化,学会了打算盘 、收发工作,从一名农村妇女变成了国家干部。
一生相守忠贞不渝
“甘甜苦涩往事绸,相依为命不知愁;曲折迂回人生路,还要携手走到头。”这是郭维勤写在他们夫妇一张合影背后的小诗。
大字不识一个,穿过小鞋的妻子能够从山西老家来到广西,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啊—— — 虽然那时夫妻团圆了,可他们仍然聚少离多。他常年在乡下和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相继出生的5个孩子基本上是王月英一个人带大的。学中文的郭维勤具有浪漫的革命理想,他把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听说老家亲戚有困难,他根本不考虑自家的困境,常常用紧巴巴的工资接济。而为了让5个孩子吃饱穿暖,王月英可谓含辛茹苦。郭莉是 最小的女儿,她仍然记得,母亲带领几个孩子挑粪种菜 、养猪养鸡,深夜孩子们睡了,母亲还帮人家缝纫衣服挣家用……付出总有回报。儿女都纷纷长大成人后特别孝敬父母。如今,郭维勤 、王月英两老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两人还去了好几个国家旅游呢。
王月英近来腿不得劲,每天早晨,郭维勤用轮椅推着老伴去公园锻炼身体 、晒太阳,颐养天年的日子令人羡慕,他们那一生相守 、忠贞不渝的爱情,更令人敬仰。
++“祺健杯·爸妈爱情故事大赛”将于每季度评选出一、二、三名“最感动爸妈爱情故事”并奖励。欢迎读者提供线索,可通过晚报热线2821100或下载柳州1号APP报料。】
新闻推荐
○○通讯员陈方汤金贵记者范桢晚报讯昨日,城中区警方依法对涉嫌妨碍城中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黄某文、黄某琼、韦某迁等三人处以行政拘留8日的处罚。3月17日13时30分许,柳州...
柳城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柳城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