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花开春拂面,“三月三”来唱山歌。
用歌声歌颂美好的生活,用歌声讲述美丽故事,用歌声传递美丽心情……每年的农历“三月三”,龙城大地就变成了一片山歌的海洋,尤其是自柳州市连续三年举办广西·柳州“鱼峰歌圩”全国山歌邀请赛以来,来自四面八方的山歌爱好者们纷纷相聚于鱼峰山下,齐聚于柳江之滨,赏花对歌,以歌交友。
那么,“三月三”对歌交友,这个习俗有着怎样的故事?山歌民俗文化活动在柳州市又有着怎样的发展变化?
历史悠久载体丰富
其实,“三月三”唱山歌的习俗由来已久,古时壮族人以唱山歌祈求丰年,是投入春耕前行乐尽兴的活动。而后经过不断地传承和发展,逐渐演变为青年群体以歌唱结缘交友的群体文化活动。
关于“三月三”歌圩的来由有四种说法:一是古时相传唱歌可以乐神,求得风调雨顺,后来发展为定期的“三月三”歌圩;二是相传有一对擅长唱山歌的青年男女,因受到家人反对不能结为夫妻而殉情,青年们为了纪念他们而聚集起来唱山歌,并逐渐形成“三月三”歌圩;三是唐代歌仙刘三姐,因以山歌揭露财主们的罪恶而被谋害,后世为纪念刘三姐,便在每年农历三月三唱山歌,歌圩就此形成;四是相传某家的三个女儿通过唱山歌均找到了如意郎君,此后唱山歌成了一种求偶的方式,并发展成为歌圩。
“柳州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域,因此‘三月三\’歌圩在柳州市各县区都很盛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三月三\’在柳州市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更加多元化的传统民俗节日。”市民宗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年“三月三”期间,融安县、柳城县、鹿寨县等地都会举行各种形式的山歌擂台、山歌对唱活动。部分县区还依据自身民族特色,举办赛歌赏歌的艺术创作活动和抛绣球、抢花炮、演壮剧、舞龙舞狮、斗牛、斗彩蛋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活动。
自去年以来,柳州市还将“民俗体验”作为“三月三”民俗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依托柳城县凤山镇塘进屯浓厚的民俗文化风情,举办以“民俗文化体验”为主要内容的“壮族三月三”民族文化体验节。通过民族体育体验、民俗文化抬阁巡游、传统美食展示、民族团结摄影展等多种形式,吸引数万名游客群众前往感受浓郁的民族风情,营造了各族群众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
立足传统传承创新
一场场充满浓郁风情的“三月三”歌圩,为柳州市营造了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也吸引了各地山歌爱好者齐聚柳州切磋技艺、相互交流,推动了柳州市民俗文化不断发展壮大,传扬了柳州山歌美名。
“传统文化技艺的发展,尤其是原生态山歌的传承,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人才的培养问题。”市群众艺术馆馆长林园表示,虽然唱山歌在柳州市有着良好基础,但目前热衷于原生态山歌演唱的群体大多是中老年人,青年人参与原生态山歌演唱的人数并不多,而在山歌表演形式上的创新力度也还不够。
为进一步繁荣柳州市山歌文化,推动山歌文化人才培养,柳州市近年来大力推进“山歌文化进校园”活动,将山歌文化植入课堂教学之中,用山歌编写教学要点、开展“民族民俗文化”课题研究、“三月三”期间邀请山歌专家进校园授课等, 柳邕三小还编写了专门的《山歌编写教材》,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小阿牛哥”“小刘三姐”。
与此同时,市群众艺术馆在保留原生态歌圩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对山歌表演舞台呈现形式的改良,不断提升山歌的表演内涵和感染力。
近年来,柳州市立足于原生态的民族文化特色,融合各民族文化资源,推出了《侗》《唱支苗歌给你听》《斗马》等一批精品剧目,并带着这些优秀剧目到湖南、海南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进行交流展演,不断提升柳州市民族文化影响力。
日报记者廖冠华
新闻推荐
为进一步推进查处违反师德行为专项整治月活动,近日,柳城县教育系统在全县学校发放了41000多份《关于严肃查处违反师德行为的公开信》,信中列举了重点查处的10个严重违反师德的行为,如散布不当思想和...
柳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柳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