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张捷一座村庄,一片热土,635户人家,总人口不过2520人。村民安居乐业、邻里关系融洽、村委干部认真负责、社会治安秩序良好,还有一项鲜为人知令村民都很自豪的记录——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全村没有一名服刑人员或刑释解教人员。村民是如何高度自治?村干部又是如何开展日常工作的?3月31日,笔者来到柳江县洛满镇露南村,实地探访村民的生活。
法制教育从娃娃抓起
走进露南村,平整的道路、简约的楼房,并没有特别之处。“柳州监狱的场部像一张网把村子包围起来,有机会还请监狱干警到村里给大家上法制课。”露南村委党支部书记谭友杰介绍,以前,村民的农田和服刑人员的作业区是连在一起的,村民们在地里干活时能看到服刑人员劳动。村民常常告诫孩子,踏踏实实做人,才能好好生活。”“遵纪守法观念必须从小培养,这样才能根深蒂固。”柳江县综治办主任余文波说,露南村至今都没有村民被判刑的记录,不光是管理到位、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等因素决定,更重要的是村民 们性格淳朴、法制观念强,这都归结于他们从小受到的警示、引导教育。
高度自治发挥大作用
村委从健全治保、调解等群众性自治组织入手,建立了护村、巡逻队伍,做到责任到人,分块网格化管理。担任露南村人民调解员的谭友杰称,2005年露南村成立了村联防队,多年来,村委不定时组织联防队开展夜巡、护村活动,大大增强了村民的安全感。
今年以来,露南村的人民调解员调处纠纷6起,调处率和成功率均为100%。露南村多年前就成立了调解委员会,配备有经验的专职人员,并邀请村里有威望的人当人民调解员,争取在第一时间内化解矛盾,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村民蓝美烈是土生土长的露南村人,对村里的大事、小事都了如指掌。“村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少有人为鸡毛蒜皮的事争吵。”老人说,去年4月26日,江门屯谭、陈两家因山林起纠纷,由于及时汇报,村干部耐心说服教育,把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中。
互帮互助共同富裕
勤俭创业、忠厚立德,是他们的家训。今年63岁的村民覃海 南是村里大户,33名家庭成员,有11名党员。“覃师傅一家开办了党员学习园地,还成立党支部。”柳江县综治办主任余文波称,开办的农业科技示范园,不仅带动了其他村民养猪致富,还吸引一批大学生。以良好的环境吸引技术人才进来,再放出去学习,最后回来共同创业的理念,保持技术、信息“与时俱进”。
“从小教育孩子,先学会做人,才能把事业做好。‘勤俭、正直 ’的家训会一直流传下去。”覃海南表示。
覃海南一家人靠种甘蔗、养殖生猪、甲鱼等产品,毛利达到300多万的年收入。他还计划成立合作社,带动附近养猪户共同致富。
村民蓝庆乐还告诉笔者,大家生活好过了,哪里还有违法乱纪的念头。而且平常村民的生活都很充实。做完自家的农活,还承包了农场的土地种植,人手不够时,还请外地农民过来帮忙,自己当“老板”。
露南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区闻名的二元杂养殖基地和柳州市重要的甘蔗产区。当地经济的发展不仅为社会的稳定提供了保障,更让村民的幸福指数大大增加。
新闻推荐
□记者唐小玉/文赖柳生/图晚报讯“这个人更猛的。”12日上午,发生在城站路上的危险一幕把路人给惊呆了:高顶篷司机公然阻碍执法,不顾双手顶住车头的交警的安危,猛踩油门,左突右冲,最终拐上文笔路,逃脱检...
柳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柳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