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喻芬实习生陆丹杨贝贝三都姜如今是全国知名品牌。
正是三都姜丰收的季节。韦在明的洗姜棚就在322国道旁,马路对面是三都镇。40岁左右的韦在明精明强干,不同于柳江县的莲藕经纪人、里高的青花梨经纪人,韦在明是搞直销的,他的弟弟此时正在重庆—— —他把农民的姜收上来之后,清洗、打包,运到重庆,弟弟在那边销售,“减少了中间环节,我们可以多赚一点。”在柳江有一句民谣:一都米,二都女,三都大财主。可见三都人爱发财、会发财是有传统的。
洗姜棚里一片繁忙景象,不断有姜农送货上门,看着今年“姜山”形势大好,韦在明喜上眉梢。
“这批货靓啊!收购价都要4.5块一斤,运到重庆可以卖到8块钱。”他用拇指和食指比画出一个“八”字,十分得意。
国道穿镇而过,一间间洗姜棚临道而建,嫩白的生姜堆成小山,成为322国道旁一道独特的风景。路上来来往往都是运送生姜的农用车、大型货运车,农民个个喜笑颜开。
“三都种姜已有20多年历史了啵,种出名气也有十多年了。肯定好卖啦!”在一旁的覃胜益忍不住插话。他正将洗净的生姜装进筐中准备过秤,满满的三大筐。
“你家的姜多啵!”他摆摆手说:“今年忙建房子,才种了三亩姜,比往年少得多。往年亩产5000斤的姜田,今年只能收4000斤,天气因素是导致收成不如往年的重要原因。气温低于28度或高于35度,姜都不会发芽。今年低温时间长,之后又高温炎热,非常不利于姜的生长。”覃胜益一边手脚不停地忙,一边介绍情况。口齿伶俐的妻子在一旁和他一道忙,一边补充他回答不到位的问题。
三都镇宣委站在一旁,覃胜益似乎有些尴尬,一直低着头整理姜,不时用手背抹抹额头上的汗,一脸憨厚的笑容,“都五十几岁的人了,才盖房子。”覃胜益家的新房子建在三都镇,两层半,“等小仔结婚时再装修。”由于是早几年做的,花了20多万,“现在建的话就不止20万了啵,起码得四十多万,水泥、人工都贵了。”51岁的覃胜益是三都镇工农村前任村委主任。1996年当选为村委主任,2008年他主动卸任回家搞经济,被人戏称为“下海”。
在农村,村委主任是由村民直选产生的,今年刚好是换届年。据介绍,村委主任都是德高望重、头脑活络,能够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人物,还要热心,乐于奉献。因此,像覃胜益这样“辞职下海”的,似乎有点讳莫如深的感觉。原来村委主任每月补贴仅一两百元,这几年才提高到四五百元,覃胜益“下海”后挣的远远比原来多了。“当主任那时,根本顾不上自家的事,
经常是在田里头忙着的时候,有事就被叫走了。地都丢荒了。村民个个都富起来了,我这个村主任却还落后,你说话哪个听喽!”2008年,他又被村民推选为村主任,可他提出不当了。“政府支持农民搞农业,反正我不能让地空着,什么赚钱就种什么。多种几种赚得多点嘛!”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已经出嫁了,小儿子在外地打工,大儿子已经结婚了,现在和他一起种姜。
他家有20多亩地,覃胜益种植了多种作物,甘蔗、葱花、蒜苗、生姜、花生等,是个收入不菲的农民。
“建了房子,就该买车了啵?”他指着身旁的小三轮笑着说:“四轮没有,这样的车倒有两三架。
这种车泥洼路也走得,姜也拉得多。买汽车嘛,等以后再有点钱先。”
新闻推荐
大巡游将点燃全城狂欢激情 其将是中国柳州国际水上狂欢节首日重头戏
□记者黄志伟晚报讯2011中国柳州国际水上狂欢节将在10月1日举行,具有中外风情的“狂欢大巡游”作为狂欢节首日的重要活动,将拉开狂欢节的序幕。10月1日上午,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演员将与柳州的朋友们...
柳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柳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