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伯还是社区“智囊团“成员,经常向社区工作人员提建议。
□记者喻芬实习生陆丹今年社区换届,居民们强烈要求江伯再任一届,但被他婉拒了。江伯年纪大了,“虽然不当组长了,有事我还是要管的。”77岁的江祖国已担任了两届柳江县拉堡镇农贸社区东三街第三居民小组的小组长了。
农贸社区东三街由几十多幢小楼连成两排相对而立,中间的道路既是街道,又是居民公共活动场所。在拉堡镇,许多地方都是这样的联排别墅。
这种特殊的构建风格也给居民之间相处带来了特别的考验:如果相处得好,左邻右舍就能像一家人,其乐融融;如果相处不好,天天低头不见抬头见,好不难堪。而且,多数业主是外来做生意的,平时各忙各的,没人愿意关注邻里建设。
江伯原来在柳江县酒厂工作,1995年退休,2002年到2008年担任东三街第三小组的小组长。他为人正直善良,乐于为大家服务,因此很受大伙拥戴。在社区里,江伯是有名的“一句话”。什么意思呢?社区党支部书记韦芫说:江伯有一个拿手绝招,就是特别善于处理邻里纠纷。别人搞不定的事,请他出面,只要一句话就搞定。
“一句话”和谐了一条街
东二街刚建成的时候,来自四面八方的居民互相不认识,互助意识比较差。刚搬进新居,许多人家在自家门头上挂一块镜子辟邪,有的还挂着剪刀之类物品。这些东西正对着对面的人家,谁看了心里都会生气—— —凭什么把“照妖镜”对着我家啊?这也太不吉利了呀! 低调一点的气过之后会以牙还牙—— —你照我家,我也照你家,于是买一个更大的照过去;你是小剪刀,我就挂大剪刀。那些忍不住气的业主就忍不住骂人了。结果,一些邻居之间一照成仇,经常是怒目而视,恶言相向。
眼看有两家人就要大动干戈,正巧江伯知道了,他当天晚上就把这几户居民召集到自家喝茶,“挂这种东西本身就是迷信思想。当然喽,如果没照到别人家,你想恁子挂就恁子挂咧。可是,你照着人家,人家肯定没舒服咯。换位思考,如果别人照你家,你舒服咩?”大家都觉得江伯讲得有道理—— — 没错,没错!“这个世界是由人组成的。如果把人家都照死了,只有你一个人,有意思咩?”“是咯,没有意思!活不下去。”“那一句话,你们撤掉镜子,把反光玻璃也换掉,干不干?”“只要家家都不挂,我肯定撤!”个个都表态了。
江伯心里暗暗好笑,“那好。一句话,我们选一个日子统一撤镜子。”撤镜那天,整条街像过节一样,鞭炮从街头响到街尾。从此后,邻里好似一家人,谁家有个红白事,就在街上摆酒席宴请左邻右舍,场面极为 壮观 、温馨。
!大伙团结了,心往一处想,社区更和谐了。以前,靠近河边的居民家后窗经常会有小偷光顾,有些人家甚至连液化气罐都被偷走了。为了杜绝这种现象,江伯请示居委会后,和居民们商量,自己筹钱建了“平安围墙”。“现在没有小偷了,开窗睡觉都没事。”江伯笑嘻嘻地说道。据了解,农贸社区推广他们的经验,现在社区共建了70处“平安围墙”。
考虑到做生意的人家没时间管理孩子,江伯还经常到街上的网吧去观察,查看是否有未成年人在里面上网。
如果发现未成年人在里面上网,他就会立即向社区反映。原来东三街有一家网吧,他硬是把人家“劝”走了,居民对他很是感激。
“一句话”解了老大难
去年,社区找到江伯,说是住在另一条街的一户居民把房子出租给别人住,他家厕所漏水很长时间了,楼下住户苦不堪言。社区多次上门协调,希望家主能修补厕所。可该业主不是置之不理,就是避而不见。社区只好请江伯出山。
“什么人这么牛?”“你认得的。”原来是有过渊源的一个朋友,而且江伯还曾帮助过他。
江伯一挥手,“走,我跟你去看看。”他和社区的工作人员来到这个老朋友家楼下,正巧碰到,“哟,江伯,你老人家来干吗?”“来你家吃饭咧!”看江伯似真似假,老朋友有些不自然地笑。
“算了,饭我不吃了。一句话,你那出租房漏水这么久了,人家住在楼下还用活咩?饭我不吃你的,你赶紧修理厕所好咩。和谐社会了,要多考虑人家咯。”老朋友一听很不好意思,连忙应承。第二天,就动手解决了这个问题。
新闻推荐
《记者走乡镇》大型系列报道之柳江县流山镇 小竹鼠“养”来幸福生活 大石村热火朝天发展养殖业闯出致富路
8月25日,初秋的阳光不再像夏日那般炎热灼人了,大石村希望小学里,三张网线吊床挂在几棵大树上,女人们和孩子们挤在上面,嬉闹着;有凳子的男人得坐着,其他的或蹲,或坐在那堆石板上。人群中间放着一张课桌,流...
柳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柳江县这个家。